2025年,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几位省政协委员给出了他们的观点。未来的湖南,将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打造制造业高地,开辟产业新天地;以“稳楼市”为基调,助力经济稳定增长,提升民生福祉;以“智”造赋能企业,推进技术创新突破,拥抱全球竞争;以AI为发展方向,抢占布局未来产业,领跑变革潮流。

信心,源于实干。湖南将以“新”之风、“稳”之力、“智”之翼,走在时代的前沿,书写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篇章。

向“新”突围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郝咏琪长沙报道

产业向“新”转型,是湖南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那么,作为制造大省的湖南,如何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开发利用新质生产力,朝“新”领域大步迈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

2025年湖南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湖南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一接受了记者专访,围绕湖南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谈感受、提建议,探寻产业向“新”突围的方向和重点。

AI将促进产业升级

在刘一看来,新质生产力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或技术概念,它还承载着社会进步的使命。“产业升级的背后,是社会对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湖南企业要真正承担起这份责任,就需要从根本上升级生产模式和发展路径。”

如果说新质生产力是产业升级的目标,那么人工智能(AI)便是通往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近年来,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生活,也深刻影响着传统产业的转型方向。“尤其是在制造业,生产人员的单向指令如今逐步转变为了人机协作共生。智能化生产设备不仅能替代部分传统的机械操作,还能通过算法分析优化生产流程,极大提升了效率和精准度。”

刘一认为,面对当前的AI技术浪潮,湖南企业也应紧跟技术发展趋势,推动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产业向“新”转型找准定位是关键

近年来,湖南聚焦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和高效能治理,全面推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刘一认为,这不仅为湖南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赋予了企业更大的责任。

在他看来,产业向“新”的转型,是湖南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湖南产业也将逐步实现向技术驱动的转变,并以更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参与全球竞争。

“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准自身定位。”刘一表示,以先进新能源材料为例,湖南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与市场优势明显,但如果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就必须在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与国际化布局方面下更大功夫。

刘一表示:“湖南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就必须利用湖南高端产业资源禀赋的基础,明确未来发展的具体方向。技术研发是突破的核心,而产业协同则是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关键。”

在刘一看来,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关键历史节点,既有挑战,更有机遇。“只要抓住这一历史性窗口,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南制造业便可以在全球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向“稳”发力

推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本报记者牛蕊李鑫智长沙报道

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是湖南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做好隐性债务置换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要“稳楼市”。

楼市企稳向好的湖南,2025年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有望在哪些方面展开?又可从哪些方面来突破?

2025年湖南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中冶长天置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苏孝群接受记者专访,围绕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谈感受、提建议。

稳人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湘发展

“稳”已成为近两年房地产市场的主基调。

苏孝群告诉记者,湖南房地产市场的稳,与经济的稳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好,要让市民有就业、有收入、有信心。

苏孝群指出,稳人才非常关建。他建议根据城市与区域产业引进及发展方向,对相关配套人才的引进给予就业指导与支持。通过提供更加优越的就业环境、教育资源和生活配套,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湘发展。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优化政策引导等措施,为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口基础。

稳存量:寻求改造升级之路

近两年,去库存也成为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主要课题。苏孝群表示,目前存量市场比较大,我们应积极寻求改造升级之路。

比如,通过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项目,提升居民居住品质,盘活存量资源,促进增量去化。存量房升级改造需要从明确改造目标与分类、资金筹措、技术创新、过程监管和验收与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

另外一种消化存量的方式,即以市场价格收购存量房作为新增保障型房。“每个城市可按区划分收购数量,有利于妥善解决不同区域的存量房。”苏孝群说。

此外,优化土地供应,也有利于存量房的有序去化。针对不同城市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住宅土地供应政策,进一步平衡市场供需。

稳预期:要打造“好房子”

在采访中,苏孝群多次提到建设高品质住宅。现在大家住的房子大部分是满足居住的基本需求,但实际上,近几年消费者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越来越高。苏孝群表示:“好房子应该是配套完善的,绿色的、节能的,舒适的,多功能的。”

纵观近两年的市场,低密度住宅和空中花园的建筑受到购房者的喜爱,说明“好的东西大家还是会要的”。

他表示,湖南的房地产价格并不高,产品质量也还不错,库存也不那么高,相信湖南房地产能快速企稳,且将持续健康发展。

“智”造引领

推动湖南“智”造进一步迈向国际化

本报记者李鑫智郝咏琪长沙报道

装备制造业是湖南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实融合”,纵深推进“智赋万企”行动。

在全球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正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如何让湖南“智”造进一步迈向国际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5年湖南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中联重科党委委员、副总裁孙昌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到国际化布局,分享了他对湖南智造下一步发展的观察与思考。他提出:“湖南制造业的未来,不仅在于技术的突破,更在于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通过国际化和智能化实现持续的竞争力提升。”

数智化转型是企业未来竞争的关键

“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投入是未来竞争的关键。”孙昌军表示,“高频次、大手笔的技术投入,帮助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占据了主动。”

智能制造不仅是单个企业的升级路径,也为行业转型提供了启发。孙昌军认为,湖南智造要想走好下一步,需要从行业整体出发,加速智能化设备、工业软件和工业操作系统的推广应用,推动全省装备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随着AI浪潮兴起,装备制造领域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孙昌军透露:“在科研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使我们的研发速度大大缩短,科研对于产业的贡献度是越来越高。”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

出海,是湖南企业走向世界的战略抉择。

在省政协经济界委员们的讨论会上,孙昌军指出:“企业想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这不仅要求企业自身要有竞争力,还需要外部机制来赋予企业能量。”

今年,孙昌军带来的三份提案,都与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高度相关。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他的三份提案,把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放在了醒目位置。包括对国际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农机人才培育、投资基础培训教育等多个方面。

如何增加湘企招聘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孙昌军建议,可以为国际人才设置更适当的评定条件,并且为企业的国际人才提供跨文化的培训,以及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管控,为湘企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增强国际竞争力要“链上共舞”

湖南企业出海的乘风破浪,绝不是孤帆远航。

聚链成群、梯度培育,做强存量、做优增量,构建协同发展的新生态,实现“链上共舞”,已经成为共识。

在孙昌军看来,推动湖南智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不仅在于企业自身的努力,还在于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智能制造是湖南的金字招牌,我们有责任让这张名片更加闪亮。”孙昌军说,面对全球产业竞争的新格局,湖南企业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和开放发展,才能在未来的舞台上走得更远。

前“瞻”未来

抓住机会,主动拥抱AI

本报记者陈诗娴长沙报道

AI(人工智能)是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也是培育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等产业,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在AI发展浪潮中,湖南的机遇又在哪里?

2025年湖南省两会期间,湖南省政协委员、万兴科技董事长吴太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抓住机会,主动拥抱AI,大力开展“AI+”攻坚行动。

长沙AI产业其势已成

科技的飞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世界。AI会催生新的职业,也会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

在谈到2025年对于AI行业发展趋势的预判时,吴太兵认为,AI已经进入2.0时代,而“AI应用”将成为AI2.0时代的关键词。

日前,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了《自然》杂志增刊《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4》。数据显示,2024年长沙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较2023年上升7个位次。

进位争先的背后,是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交出的亮眼成绩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80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上一年增长8.3%,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7%……

在长沙,AI产业发展的其势已成、其风正劲。

“长沙是为数很少的生活成本低、教育医疗水平高的城市,具有建好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基础。”吴太兵说,AI是湖南下好创新先手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

AI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也是一个人才密集型产业。他建议大力引进跟AI相关的人才,同时结合本地的优势,出台相关政策。

“我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在长沙这片热土上,尽情施展他们的才华,实现他们的梦想。”

以音视频大模型为抓手

如今,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新命题。就湖南而言,如何做好文化+科技的文章?

2025年湖南省两会期间,吴太兵带来了相关提案,从思想认识、资源调度、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吴太兵希望以音视频大模型为抓手,促进湖南文化和科技进一步融合发展。

他建议,统筹发挥产业带动和重大项目牵引作用,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高效突破大模型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数据、算力和人才制约瓶颈。“同时,打造音视频产业资源调度平台、构建大模型发展生态、聚焦音视频产业链。建成全省音视频产业的调度指挥枢纽,促进‘大校、大院、大企’融合化创新,有效统筹各方音视频资源的需求与供给。”

主编有态度

我们的信心来自实干的力度

今年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何谓实干?实,稳扎稳打、敦本务实;干,踔厉奋发、精明强干。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只有坚定信心、干字当头、奋发有为,才能做好全年工作,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打好基础。

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干。

抢抓哪些机遇?“三个高地”主攻方向是机遇,“两重”“两新”重大政策是机遇,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机遇,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机遇,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是机遇,文旅深度融合是机遇……抢抓机遇加快干,是为打好提前量,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做到起步就起势、提速更提质。抢抓机遇加快干,是怀揣“时不我待、分秒必争”责任感和紧迫感,强担当,干实绩。

我们要勇于创新大胆干。

开拓创新是跨越周期的动力源,是赢得未来的胜负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壮大新兴产业,在新赛道上培育新优势;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要优化创新人才体系,让湖湘大地成为各类人才创新的沃土。我们处在科技大爆发的前夜,处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代。唯有创新可制胜未来。

我们要事不避难主动干。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态向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迈出了坚实步伐,但我省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和短板弱项,包括稳增长压力仍然不少、产业转型步伐仍需加快等。事不避难主动干,是直面问题不回避,应对挑战不退缩,坚决防止“躺平”思想,时刻保持攻坚状态,在化解矛盾中体现忠诚、在迎接挑战中主动作为、在推动发展中彰显担当。事不避难主动干,就像“跑步小白”挑战马拉松,最难的不是最后的42公里,而是走出舒适圈跨出日常训练的第一步。

我们要凝聚合力齐心干。

力量源于团结,奋斗创造奇迹。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凝聚合力齐心干,就是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中当主角、同心干,努力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蔚然成风,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