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节气
YU SHUI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二
十
四
节
气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此时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一切都充满着向上的力量。
雨水乃春日的生发之机,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发育,同样,也利于多种病毒和传染病的传播,而且雨水节气前后,早晚温差较大,忽冷忽热、寒中挟湿,容易引发各类疾病。每年雨水过后是心肌梗塞的一个发病高峰期,初春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容易使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天气变化无常也容易使冠心病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
宝山区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负责人、吴淞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施鸿毓表示:“雨水时节要注意预防倒春寒,保暖衣物不要脱得太快,早晚还是需要穿厚一点的外套,就是俗话说的‘春捂’,捂的关键部位是脚、腹和头。高血压、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以防气温的上下起伏导致血压波动、病情反复。”
从中医角度来说,雨水时节,湿寒加重,湿邪就会侵袭脾胃,阳气外泄,气血不足,机体易出现疲劳、乏力等不适症状,雨水节气的养生关键应是疏肝理气、健脾祛湿,以调养脾胃为主。
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肛肠科主任曹林峰说道:“雨水节气过后,养生应该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除了起居、饮食、情志方面的养生。也可服用健脾祛湿、清肝明目等中药代茶饮或使用健脾温阳脐疗贴、养心安神足浴包等,达到辅助健脾祛湿气的效果。”
雨水养生配方
1
健脾祛湿茶饮
陈皮、茯苓、薏苡仁、莲子
2
清肝明目茶饮
野菊哈、枸杞、决明子、石斛、桑叶
3
养心安神足浴包
玫瑰花、夜交藤、合欢皮、石菖蒲、百合、艾叶、郁金
传统
节气
雨水节气小百科
雨水三候
一候獭祭鱼
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了。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所以有了“獭祭鱼”之说。
二候鸿雁来
雨水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在传统文化中,大雁被视为知时之鸟,感知春信,便成群结队地回到北方。
三候草木萌动
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三养
起居养生
俗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雨水过后,作息应适当调整,早起后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功法,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亦可适当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以温阳益气。
饮食养生
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日常饮食中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量,以健运脾胃。同时可适当选用一些具有辛香气味的蔬菜、调料作为酌料,一方面通过与食材合理搭配增加食品的美味,另一方面通过辛香之味发挥醒脾助运化,疏畅助升发以及辛散表邪的功效。还宜食热粥逐寒湿,地黄粥、防风粥、紫苏粥等最宜雨水时节食用。
情志养身
春季养生重调肝,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力戒暴怒或心情忧郁,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及时释放压力,疏导不良情绪。可辅以经络拍打、经络操等方式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
雨水三忌
忌冷水
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若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很容易侵入关节出现酸痛。
忌剧烈运动
早春时节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避免体内中气消耗太过而使肝气失控,出现上火征兆。
忌生闷气
雨水节气天气无常,容易使人情绪波动,“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所以一定要保持心境平和,养心护肝。
传统
节气
来源:人民网上海、宝山卫生健康
编辑:唐依琳、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