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性

锻造报告文学的魅力(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评价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有许多方便简易的角度:题材是重大的,采访是艰苦的,表现是真实的,等等。而文学性往往成为一个看上去来不及探讨的“枝节”问题。事实上,文学性至关重要。近10年来,报告文学创作的热度和强度有目共睹,且有不少值得关注的特点。聚焦国之大者的创作抱负愈加彰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巨变,对革命历史的回望,对重大事件、典型人物的记录,报告文学作家总是呼应着时代召唤,发出文学的强

武汉退休警官对诗人王维情有独钟,出版新书解读“诗佛的禅意人生”

极目新闻记者 吴昌华2月22日下午,位于汉口闹市的解放公园曲径通幽。乍暖还寒的时节,萃辰天心书院里暖意浓浓。武汉公安退休警官柴志刚撰写的《独坐幽篁里——诗佛的禅意人生》在此举行新书发布会。新书发布会现场初春的细雨轻抚古色古香的窗棂,乍暖还寒的时节,“缘缘堂”里高朋满座。在当日的新书发布会上,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应松介绍:“这是一本智慧盈盈、趣味满满、诗意袅袅的书,作者以优美老练的文笔、旁征

《阿包》|每日一书

《阿包》,阿包 著,乐府文化/果麦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2025年1月。推荐理由:一位几乎不识字的女性,用“语音转文字”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一生。如今看来,这本书的完成本身就印证了一种不可替代性。该书的作者出生于黔东南一个贫困的苗寨,家乡人都叫她“阿包”。阿包的一生也是当今中国农村大地上许多不被看见的女性的写照,她几乎没上过学,卖过菜、打过零工,做过护工、家政、保姆,从家庭的女儿成为后来的母亲与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