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

从白洋淀芦苇“平衡收割”解码雄安生态治理路径

中新社雄安2月25日电 题:从白洋淀芦苇“平衡收割”解码雄安生态治理路径中新社记者 张子扬 陈林白洋淀于雄安,如西湖于杭州。而淀中随风摇曳的坚韧芦苇,是本地人内心深处的乡愁记忆,亦是外来游客眼中的“新城印象”之一。著名作家孙犁笔下,白洋淀的芦苇是生活的场景,也是艺术的意象。他的代表作《白洋淀纪事》一书写道:“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是雄安新区的生态底色。

怀柔水库流域迎来天鹅“返乡潮”

新京报讯 据北京市水务局消息,近日,天气回暖,怀柔水库流域迎来了一群“老朋友”,在怀沙河河道中,数十只大天鹅如约而至,这群优雅的“生态精灵”为静谧的河道平添盎然生趣。怀柔水库流域迎来大天鹅“回归”。北京市水务局供图怀柔水库作为北京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水库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流域内生物多样性也日益丰富,大天鹅、苍鹭、白鹭等一众珍惜鸟类也成了这一片绿水青山的“老朋

陕西企业研制出探鸟雷达并交付海外客户

新京报讯 据“陕西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陕西电子信息集团下属子公司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探鸟雷达日前正式出厂,并交付海外客户。这是陕西首次研制出探鸟雷达,标志着陕西在探鸟雷达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陕西雷达技术将在全球航空安全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项目负责人、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所所长石永安介绍,探鸟雷达专为机场设计,融合多项尖端技术,能够精准监测和驱离鸟类,有效降低鸟击风险,保

罕见!有人在西宁湟源拍到了......

“我在湟源县的一个村庄,拍到了一只荒漠猫!”2月24日,摄影爱好者马元良致电西海都市报新闻热线说。马元良拍摄的荒漠猫。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马元良说:“荒漠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白天很少活动,拍到它实属罕见。在西宁周边拍到,更是稀奇。”今年62岁的马元良是一名退休教师,平时喜欢到各地拍摄野生动物。2月21日,马元良和七八名摄影爱好者到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拉尔贯村拍摄鸟类。拉尔贯村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和天然

八闽鸟与挂墩雀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联合发现了1.5亿年前侏罗纪鸟类化石“政和八闽鸟”,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鸟类之一,将现代鸟类身体构型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近2000万年。这一发现说明福建地区早在侏罗纪就已经有鸟类活动了,这还不算,福建还有个大名鼎鼎的小地方,名叫挂墩,是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挂墩是福建南平市一个比较偏僻的村落,风景迷人,鸟类繁多,产出的仅脊椎动物标本

广西北海解锁生态警务新模式 护航湿地安澜

中新网北海2月24日电 题:广西北海解锁生态警务新模式 护航湿地安澜作者 卢从杰 钟雪红树丛生,候鸟栖息。二月的广西北海,红树林湿地生机勃勃,白鹭在树梢间翩翩起舞,潮起潮落间,仿佛在演绎着生命的律动。北海市地处北部湾畔,湿地资源丰富,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上,经过多年保护,这里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湿地,其中红树林湿地面积位居全国第二位。据了解,为了做好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维护湿地生态功能

生态+文旅 香格里拉观鸟活动开启冬春旅游新体验

中新网迪庆2月24日电 (白玲)24日,“生态迪庆 飞鸟天堂”第七届冬游香格里拉观鸟活动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石卡雪山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观鸟爱好者、生态保护专家等前来观鸟。迪庆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纵谷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心地,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在迪庆分布的鸟类有454种,占云南省44.5%、

我国部署加强鸟类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新京报讯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消息,2月21日,国家林草局组织召开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强化非法猎捕打击力度、筑牢野生动植物保护防线。会议明确,近期将持续推进“清风行动2025”和“清山清套专项行动”,并组织开展春季鸟类保护专项行动,以雷霆之势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全力守护自然生态安全。会议要求,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政治担当,将鸟类保护列入本系

“政和动物群”与“和政动物群”——古动物化石之“东西问询”

邓涛:两个动物群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陆生的脊椎动物群,分别占据着演化链条上的早期和晚期位置。政和动物群中发现的中生代的龟鳖类和鸟类,可以在和政动物群中发现其繁盛的后代。和政动物群以新生代的哺乳动物最为丰富,今后也期待在政和动物群中找到早期哺乳动物祖先化石。和政动物群之临夏巨犀在渐新世晚期的生态复原图。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2、政和动物群是否有与和政动物群同样影响力的“宝藏”

这些成都人想为鸟儿“网开一面”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杨涛 摄影报道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飞鸟和人的活动区域越发亲近和谐,身边的鸟多起来了,野生鸟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烦恼”。其中,鸟类发现人类的农作物更容易获取,于是大量食用农作物,由此引发的“人鸟矛盾”也日益频繁。稻草人、反光条,再到各式各样的捕鸟网,为保护农作物,农户想尽各种办法驱鸟,越来越多的鸟儿被捕鸟网所困,无法挣脱而丧命的消息也屡见不鲜。记者在成都都江堰山区拍摄到的捕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