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月16日电 (汪恩民 王潇婧)“‘千万工程’引领浙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浙江省政协常委、致公党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金爱武表示,乡村振兴正从“建设乡村”向“运营乡村”转变,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缩小“三大差距”,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浙江省政协常委、致公党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金爱武。 致公党浙江省委会 供图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拉开该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序幕。20多年间,“千万工程”在浙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令乡村成为浙江发展的名片之一。
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浙江乡村亦需走出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此,金爱武针对乡村运营存在的运营模式与机制有待健全、长期发展要素保障亟需加强等发展瓶颈提出建议。
他表示,要与时俱进优化顶层设计,强化美丽经济牵引能力,建立“运营前置、运营全程、运营全域”理念,切实提高运营能力。引导高标准抓好乡村运营路径设计,将美丽乡村、乡村产业、土地利用等各项规划进行充分衔接。探索研究省级乡村运营制度标准,延伸农业多种功能、丰富农文旅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因地制宜完善运营机制,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金爱武认为,应结合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特色产业、客群定位等,提炼出有特色、有内涵、有前景的乡村IP,将本地资源与消费业态深度串联,培育淡季项目。突出农民主体地位,通过出租、分红、生产劳动等途径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重视经营主体创收,探索创建多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运营指导、财税代理等服务。发挥镇村主体在乡村运营中的基础性作用,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此外,他还建议要全面提升要素保障能力,积蓄乡村振兴持久活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引入符合村庄发展的产业项目和各类业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懂乡村、会经营、善管理”的乡村运营人才。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拓展涉农“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推动减少环节、材料、时间和跑动次数,优化完善审批环节和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