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曾永红邓舒文实习生彭乐源长沙、湘潭报道
1月16日上午,湖南省人民会堂,出席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听取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修订过程中,采纳了一位老大爷的建议。这个建议,写在了小区传达室里的一张烟盒锡纸上。
这位老大爷名为陈俊清,82岁,湘乡人。16日下午,记者前往陈俊清家中,尝试还原他写在烟盒纸上的建议成为条例内容的背后故事。
皱巴巴的锡纸写下120余字的食品安全建议
2024年9月,湖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正在面向基层征求意见。湘乡市昆仑桥街道南津路社区居委会书记张先林收到一张皱巴巴的烟盒锡纸,背面写有建议,总共120余字。递上烟盒锡纸的,正是来自工矿小区的陈俊清。
1月16日下午,陈俊清告诉记者,用烟盒锡纸写的原件已经交给张先林。他后来从张先林那里得知,这张原件已经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湖南实践展”收藏了。
陈俊清介绍,自己居住的工矿小区旁边就是学校,孙子小的时候就喜欢吃周边小摊小贩的零食,偶尔也会出现小孩吃坏肚子的情况。在得知上述条例修订正在征求意见后,他和小区里的几名老人还专门开了个碰头会,听听大家的想法。在得知征求意见临近截止日期后,陈俊清在小区传达室找了一张烟盒锡纸,在纸的背面写下了自己的建议。随后,他准备找张先林,提交自己的建议。
张先林告诉记者,2024年9月13日,陈俊清给他打电话,当时他外出开会没有接听,陈俊清便乘坐公交车,将建议交给了社区的工作人员。等到张先林开完会回来,才看到这份原件。
他将陈俊清以及其他人的建议整理成文档,递交到了市里。不久后,市里传来消息,陈俊清的立法建议得到采纳。
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了作用
张先林告诉记者,陈俊清的立法建议能够获得采纳,社区挂牌基层立法联络点发挥了作用。
陈俊清是一名退伍军人,1979年从部队转业到湘乡市,2003年退休。他表示,在他印象中,立法是专业的事情、官方的事情,而现在,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居民,能够参与立法工作,感到非常荣幸。社区作为基层立法联络点,称得上是“家门口的立法点”。
记者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湖南实践展”上见到了陈俊清提交的建议原件,皱巴巴的纸上,写满了他的心里话。
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兼工会主席舒鲜艳表示,上午听了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那位湘乡市的老大爷的故事让她印象深刻。她认为,这彰显了民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态度。湖南重视提升立法质量,而这样的民众参与正是其生动体现。
湖南省人大代表、耒阳市粮安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法人代表、理事长王国萍告诉记者,上午,听了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她有一些感悟,湖南省两会上提出的提升地方立法质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从湘乡市那位老大爷被采纳的建议中,她看到了政府对民众声音的重视。老大爷在截止日期的当天下午还能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他的建议被采纳到条例中,更是对我们每个人参与立法的一种鼓舞。
湖南省人大代表、衡阳县广播电视台节目监管中心副主任吴节琼向记者分享了她的三点想法:首先,报告提到的这件事情,让她想到了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感觉到民主的覆盖率在增大,参与主体在增多,拓展了民意表达的平台,让大家得以深度参与;其次,基层立法点高效地将群众的声音直接传达到立法机关,成为汇聚民意的连心桥,紧密联系着立法者与民众的心声;最后,她认为,基层立法点优化了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途径,打通了立法与民意间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