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医馆行业的发展,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医医疗服务赛道内玩家众多,行业呈现小散乱格局,未来有很大的整合发展空间。中成药企业在本地的知名度使其品牌宣传具有优势,但药企的经营管理方式与中医馆仍有较大差异,两者的理念、制度应有所分离才能做好。
又一家药企“重金”入场
近日,财联社记者走访了粤万年青新开的国际医疗港项目。不同于其它药企的单体中医馆,该项目坐落于广东汕头市龙湖区华银国际大厦裙楼的一至六层,是一家以中医馆和国药堂为核心的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
该医疗港项目有多种业态医疗健康机构入驻,包括:国医大药房、中式茶饮、国医馆、健康体检中心、优眠综合门诊、整形美容、健康综合门诊、母婴护理中心。
粤万年青公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个项目旨在打造粤东地区首家一站式全程的医疗综合体,以满足重大手术外的家庭医疗和健康需求。至此,公司在医疗行业实现了从上游药材饮片到下游市场终端的完整布局。
据悉,除整形美容及中式茶饮外,综合体内其它医疗机构多由粤万年青独资或控股。其中,国医馆及国医大药房在该医疗港项目中占有核心地位,均为粤万年青全资控股。国医馆是一家中医为主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国医大药房则涵盖了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等多种品类。
粤万年青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国医馆已与40余位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潮医智库专家林丽珠、李兰铮等知名教授,部分医生自带流量,这将有助于国医馆早日实现盈利。“未来国医馆等项目有望在盈利后进行推广,后期或先在粤东进行深耕。”
粤万年青方面未透露这个国际医疗港项目的具体投资金额,但该项目整体规模较大,在过去两年间,粤万年青围绕该项目相继设立了2家子公司,注册资本合计6000万元,同时两家子公司下各有3家孙公司。这意味着,该项目的经营压力较大,需努力在短期内实现收支平衡。
中药企业为何频频“落子”?
近两年,资本集中布局中医馆行业的趋势越发明显,尤其是中医馆公司的成功上市,使得资本对于中医馆行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或也进一步催化了中药企业布局中医馆。
固生堂正是借助资本力量在中医线下诊疗上“跑马圈地”的典型代表。公开资料显示,固生堂的门诊网点已经从一线城市扩展到了长沙、徐州、郑州等二、三线城市,同时其门诊网点也逐渐进入江苏常熟、昆山等高收入县级市。截至目前,公司旗下的分院数量从上市时的41家增至77家,遍布国内及新加坡的20个城市。
除固生堂外,上周问止中医也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或成为第二家中医馆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问止中医目前共有8家诊所,中医医疗服务收益从2022年的5040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1.67亿元,业务增速明显。
医馆界创始人王中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中药配方颗粒较早开始集采的大背景下,红日药业以及中国中药(0570.HK)旗下的天江药业、广东一方这些配方颗粒企业都在做自己的中医馆,一方面是在做线下品牌的实体;另一方面也是在探索有没有可能建立自营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实体店可以借助中药企业的品牌优势,实现药企和医馆合则两利的共赢局面,但药企的经营管理方式与中医馆仍有较大差异。王中华表示,在中医馆行业能够做出品牌和体量的药企,都是将中医馆的经营理念、制度与药企分离,用药企卖药的思路去做中医馆的企业,大多数都没有做好。
行业小散乱存在较大整合空间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提高以及家庭财富增加,中国内地的医疗服务需求及医疗支出持续增长,中医诊疗连锁行业的赛道“长坡厚雪”已经成为很多资本共识。
数据显示,2023年后中医馆开店数量出现明显增长。中康科技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首席专家贾海彬表示,中医馆近两年发展迅猛,2023年一年时间新增1.2万家,每天将近有30家中医馆落地,行业更是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业界普遍预计2024年新增中医馆的数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对于中医馆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王中华对财联社记者介绍,三年疫情期间,中医馆行业经历了缓慢发展之后,近两年发展速度较之前明显提升,其中有资本看好中医行业进入这个市场的,也有西医综合门诊转为中医诊所的,还有美业向中医诊所的转型。在资本支持下,部分中医馆获得快速发展。
据第一上海研报,从中医机构的竞争格局看,目前中医医疗服务赛道内玩家众多,规模不等,分布极其分散。行业龙头固生堂目前在全国市占率只有0.6%,在全国民营中医市场的市占率只有1.9%,行业呈现小散乱格局,行业未来有很大的整合发展空间。
而问止中医招股材料显示,2023年,中国内地的中医医疗服务市场(按中医医疗机构收入计算)达人民币9606亿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171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3%。
不过应当注意的是,中医馆行业也需要耐心资本。
王中华告诉财联社记者,资本进入医馆行业也存在一定投资风险,一家500-800平方米的中型医馆实现收支平衡的平均时间为1.5年至2年,收回前期投资则可能需要四五年。对于类似固生堂走流量医生模式的医馆,可能会获得流量,但是流量和盈利能力的贴合度,也与其与医生的合作方式及公司商业模式及管理水平有较大关系。
(财联社记者 张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