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新洁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大集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贸易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经济活力。滋滋冒油的烤红薯,刚出油的炸糕,香喷喷的酱香饼,新鲜冒热气的羊汤,汤水里跳动的馄饨……油香、辣香、甜香,各种香气熏醉了赶集人的鼻子。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大集,在满足大众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腾飞插上了强有力的翅膀。
大集上,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摊位星罗棋布,每一份新鲜出炉的小食都为到访者及现代都市带来了一抹治愈的力量与浓厚的烟火气息。这里汇聚了各地的文化精髓,各具特色的非遗手造与民俗表演为游客提供了别样的文化盛宴。同时,“家门口”的大集也为当地农民搭建了直销农产品的平台,缩减了中间环节,实现了经济增收。部分大型特色集市更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共同塑造了文旅新名片,有效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创收与发展。
然而,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一些传统集市的内容因无法适应社会的新需求而逐渐消失。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大集经济在创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传统文化流失的风险。
在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大集的传统特色与文化底蕴,又确保其持久性和经济文化的持续增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强化品牌建设,凸显区域文化特色。面对部分大集同质化严重、持久性和体验感不佳的问题,应注重挖掘和强化区域文化特色。通过打造独特的文化名片,如非遗手造、民俗演出等,结合新的文化娱乐项目,提升大集的吸引力。
加强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大集经济与乡村旅游的结合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逐渐衰落的各村集,为农副产品提供直接交易平台,不仅能促进农产品的流通,还能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举办乡村文化大集等特色大集活动,同时,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力量,提升大集的知名度,进一步推动其价值上涨和经济效应的增强。
优化集市管理,提升服务质量。集市的管理与服务是保障大集持续繁荣的关键。应注重摊位收费的合理性、产品价格的公道透明以及食品安全等基本购物需求的保障。同时,加强垃圾回收和处理、车辆停放和疏导等工作,提升集市的整洁度和便利性。此外,还应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如引入皮影戏、舞蹈表演、话剧表演等文化活动。既满足了广大购买者,又便利于休闲者和游客;既便于集中管理和体验,又可以实现人文关怀和经济发展的兼顾。
人间烟火气,最能抚慰人心。在大集的市井长巷间,我们细细品味着人间百味,感受着那份独有的乡野清欢与热闹繁华。这份充满生活气息的珍贵记忆,值得我们共同去守护与传承。如今,山东大集在传承与创新中繁荣发展,早已从昔日的“土里土气”蜕变成为今日的“文化盛宴”和“文旅招牌”。在这里,年味儿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唇边的美食香甜、耳畔的叫卖喧嚣、心间的温暖记忆,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