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杨纳
本以为在镇上非法炼铅不易被查处,父子二人异地租用闲置工厂非法炼铅,生产中所产生的污物废液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渗入土壤,造成环境污染。
2月27日,湖北省枣阳市检察院通报,经该院提起公诉,当地法院陆续对该父子及相关涉案人员7人判处有期徒刑至拘役不等刑期,并处罚金。目前,被污染的环境已得到修复。
非法炼铅难逃法网
2023年8月下旬,枣阳市某镇工业园区内一处闲置车间突然热闹起来,几辆大货车运来满满的货物,人员车辆进进出出,闲置的车间突然焕发了“生机”。
与此同时,厂房内不时又有黑色的烟雾飘出,地上流出黑水,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2023年9月8日,襄阳市生态环境局枣阳分局会同枣阳市公安局开展联合执法,在该车间内现场查获炼铅反射炉1套、铅锭38.14吨、废铅板栅23.85吨、废铅蓄电池26.31吨,非法炼铅窝点老板景某甲及主管崔某被抓获。2023年12月,枣阳市公安局将两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逮捕。
“我是安徽人,在网上看到枣阳有人出租车间,想着外省炼铅的少,还在镇上不容易被查,就把这个车间租下来了,没想到造成这么大污染,还触犯了法律。”景某甲后悔不已。
据景某甲交代,2023年8月下旬,他从安徽老家招募好工人并带到枣阳某工业园区内,对购进的废铅蓄电池进行拆解。在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倾倒在地上,炼铅过程中产生的铅粉、废渣、废气等也只是经过简单处理便直接排放。截至案发,其已经拆解废铅蓄电池60余吨。
全链条打击追诉7人
“我在阜阳随便找了四五个卖家买的废旧蓄电池,具体哪家买的不记得了,都是给的现金,也没有记录。”承办检察官在讯问废铅蓄电池来源时,景某甲称,已忘了危险废物源头。
承办检察官经分析研判,认为案中的大额交易不可能随意谈成,双方极可能长期稳定合作,不会没有联系方式,且现金交易也不符合当下普遍的交易习惯。因此,景某甲极有可能在隐瞒有关事实。
为彻底斩断该“购、拆、炼”污染链条,检察官立即引导公安机关通过追查资金流向、危险废物运输轨迹等,查找危险废物源头。
经过进一步深入取证,查实景某甲的儿子景某乙也参与其中。景某乙在安徽某炼铅工厂内负责废铅蓄电池采购工作,其将报价较低的卖家介绍给景某甲并帮助购买。父子二人一人负责寻找原材料,一人在枣阳市内非法炼铅。
同时,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检察机关引导公安机关继续侦查,发现涉案闲置厂房所属企业及企业经营者、售卖废铅蓄电池的卖家等1家单位和6名人员明知父子二人非法炼铅,仍为其提供便利,同样涉嫌犯罪。随后公安机关将涉案的7名涉案人员(含景某乙)及1家单位陆续移送审查起诉。
“在办理污染环境犯罪案件时,不仅要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更要将恢复性司法理念贯穿于办案全过程,以司法推动多部门协同联动,确保受损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承办检察官说道。
在检察官的释法说理下,涉案人员及企业主动开展生态环境修复。与此同时,该院联合环保、公安等部门全程跟踪环境修复进程,确保环境修复科学、真实、彻底。2024年12月12日,经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评估,通过开展应急处理后,涉案区域内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未受到损害,至此被污染的环境也得到修复。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