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黎棠李姝长沙报道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今年长沙市两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就养老问题提出建议。

建议社区居家养老多元化

根据长沙市民政部门相关数据,2024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超169万人,占比16.12%,预计2035年将增至30%。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成为居家养老的主要阵地。如何实现社区居家养老?长沙市政协委员、汉五生物工程(长沙)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笑丹为此专门考察了长沙市麓景社区。该社区的“党建引领多元参与依市而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第二届全国社会工作党建经验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社会工作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发布会上获得了奖项。

借鉴麓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成功经验,谭笑丹建议社区居家养老可以引导多元参与,如社区成立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同步引进专业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在社区居民中,还可以引入“互助式养老”理念,建设一支“不走”的助老志愿者队伍。

在社会层面,如何助力养老服务?长沙市政协委员,农工党长沙市委会副主委、湘江集团总审计师毛定建议政府设立银发经济专项基金,制定专项信贷政策;保障政策上,鼓励居民开展智能适老化的旧房装修改造。鼓励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老年科技研发中心,加大智能养老产品的研发,以科技赋能、智慧养老助力“养老不难”。建议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强普惠老年食堂建设。开展“银发消费”促进活动,将老年产品和服务纳入促消费政策,鼓励电商平台提供适老线上销售渠道、设立银发消费专区。

建议建立养老服务行业信用体系

“我是一个‘70后’,不仅自己的父母亲面临养老,身边也有很多老年人面临养老的困境。”长沙市政协委员,长沙民建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长沙兆顺百货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邓霞辉建议,强化政府政策保障,完善居家养老制度体系。推进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服务供给模式,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

对于居家养老,他认为还需要完善居家养老标准的制定和评价,健全监管体系。比如,完善政府和社会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监管和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养老服务满意度调查,建立可量化的服务评价标准;完善养老服务失信联合惩戒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养老服务行业信用体系;依法依规实施养老服务行业“黑白”名单管理等。

建议推进社区老幼共托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养老托育问题是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重要民生课题。”长沙市政协委员、长沙市雨花区万婴幼儿园总园长周隽则建议把养老和托育问题统筹考虑。“当前幼儿园有空置场地,而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有限,如果能在同一空间内一站式解决长者养老、幼儿托育问题,就能守护‘朝夕美好’,托起‘稳稳幸福’。”周隽说。

为此,周隽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服务体系,将“老幼共托”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工程建设范围,按照“保障基本,普惠发展;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突出重点,高质发展;改革创新,监管到位”四大原则,清晰界定民政、卫健、教育、财政等部门的服务、监管职责,建立“老幼共托”服务联席会议机制,形成工作协同,推进适老宜幼的完整社区建设。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