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讯 “只要心中有群众,满怀爱心热情工作,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是龙顺英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湖南省人大代表、祁东县过水坪镇牙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龙顺英多年来坚守为民初心,投身增进民生福祉的事业中。去年10月,牙泉村的一口古井重新翻修,翻修持续了2个月,一直到12月才最终完成。“要协调好不同村民的想法这是最难的。”龙顺英向记者坦言,为此,她多次找上级领导协调,还找到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帮忙调解,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口重新翻修后漂亮的古井出现在了村民面前。
近年来,牙泉村发挥土地优势,大力推进水稻种植,村支“两委”干部带头成立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种植双季稻。到2021年底,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达1700余亩,发展家庭农场9个、合作社4个、农业发展公司2个。村民平均收入由4600元增至1.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共解决就业300余人。为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牙泉村还积极向农业专家请教,引进优良稻种,打造“新玉生态优质大米”品牌。为让收获的稻谷能长时间保存,龙顺英还在她自建的“汇丰谷物烘干中心”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谷物烘干服务,为种粮大户提供了便利。
牙泉村一直有烤烟种植传统,2021年以前,村里烤烟共200余亩,种植户7户,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不佳。此后,经过村党总支积极谋划,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整合既有烤烟种植户和闲散劳动力,采取“支部+合作社+烤烟基地”模式,把分散的种植户有序整合起来。2021年,烤烟种植发展到近500亩,解决了留守妇女、老人就业200余人,增收30余万元,也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在龙顺英的带领下,牙泉村近年来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大有改善,不断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村主干道全部拓宽至6米并全面硬化,2024年还修建了全镇第一条村级沥青路。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坚持以项目带动村民增收,引进的种植大户在村内开辟荒山种植油茶2000余亩,帮助100余名留守老人、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务工收入可达6000元,牙泉村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记者邓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