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披露,有调研者反映,不少企业其实并不欢迎政府部门频频走访,甚至视之为一种“打扰”。

原因何在?从企业“吐槽”来看,有的干部“急急忙忙”走一趟,打卡点一站、工作照一拍就算完事,纯粹“走过场”;有的干部虽认真倾听意见,但一触及企业实际诉求便左顾右盼,顶多当当“二传手”,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的干部端着“指导”的架子,动辄要求“汇报”,人还未到,材料准备清单、调研走访点位、陪同人员规格等前期工作一堆。如此折腾,怎能不让企业头大?

职能部门来到企业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本是有效的工作方法。但若只是“虚对虚”“空对空”,打卡了事,不仅不能发挥积极作用,还会让企业忙于迎来送往、准备材料,反而成为负担。过多的“上门”,以及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风气,企业不堪其扰,对政府形象和营商环境亦是一种伤害。

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应当以充分的尊重为基础。当然,“无事不扰”并非“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在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许多服务还要“靠前一步”“多想一层”。大到一个企业长远发展可能面临的困难,小到职工的吃饭就餐便捷与否,有关部门和干部应当尽可能地去捕捉企业难点和痛点,多出实招、多干实事。说到底,走访调研并非拘泥于一种形式。遵循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工作全流程,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求实务实解决实际问题,“日拱一卒”“尽力而为”,才能形成良性互动,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生态。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