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永胜
实习生 程诗涵
2月5日,在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高龙博物馆内附近,馆长陈满祥与团队成员正紧锣密鼓地安装彩灯,为正月十五的演出做准备。
汉阳高龙起源于唐代贞观年间,迄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其独特的竖式舞法、精湛的扎制工艺及蕴含的祈福文化,使其成为中华龙舞艺术的瑰宝。2008年,汉阳高龙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阳高龙博物馆馆长陈满祥从事高龙扎制40余年,从选材、火烤校正到穿龙衣,每一道工序都力求极致。他介绍:“高龙的龙首重达80余斤,龙须飘逸、龙鳞闪烁,制作需严格遵循传统工艺,从材料的选择略见一斑,比如竹子来自咸宁,鳞片来自义乌。”
据悉,元宵当天的活动将依古礼进行,包括“请龙点睛”“游龙送福”及“化龙纳吉”三大环节。压轴的“化龙”仪式将于傍晚举行,高龙将被点燃化为“火龙”,象征辞旧迎新,火光中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愿。
面对非遗传承的挑战,陈满祥坦言:“年轻一代的参与度仍是难题。”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每场表演人山人海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