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墙有“眼”!男子凿洞偷窥女邻居,行拘! 2月5日,据西城警事:独居男子家有“芳邻”,还自己打通与女邻居的“通道”,一个小洞中内藏龌龊心思,日前,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回民区分局侦破一起侵犯他人隐私案件。1月25日,回民区公安分局钢铁路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黎女士(化名)报警,称自己家中客厅墙体有被打洞损毁的痕迹,怀疑被他人故意破坏。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并对现场进行查验,发现墙上插座附近已被人用利器挖出明显洞口形状。据了解,因黎女士的丈夫在外地工作, 新闻 2025年02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手机里这几个细节确认好 别让AI “看透”你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科幻电影般的场景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在享受AI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提高警惕,千万不能忽视潜在的隐私危机。隐私收集从位置信息到通讯录,从短信内容到浏览记录,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权限收集,正编织一张张无形的隐私“捕捞网”。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我们的隐私将面临巨大风险。不法分子可能借此实施精准诈骗,甚至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防护指南:仅允许APP获取实现基本功能所需的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8 浏览
人民热评:对擦边“举牌”必须亮红牌 “举牌”,原指在Cosplay(角色扮演)、漫展等活动中,参与者手持印有特定信息或角色名字的牌子,用以展示个人喜好或表达支持。这原本是一种充满创意与温情的互动形式,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却滋生出了网络黑灰产。部分“举牌”内容不再局限于通过黑板、平板等来展示,而是将“特定内容”写在身体的隐私部位。这些账号诱导用户通过“暗语”进行交易,经营各种网络擦边生意,更有甚者,直接贩卖淫秽色情制品。网络上,擦边“举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1 浏览
腾讯回应微信接入DeepSeek:搜索不使用用户信息隐私 近期有消息称,微信搜一搜目前正在灰度测试“AI搜索”功能,腾讯方面最新回复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微信搜一搜在调用混元大模型丰富AI搜索的同时,近日正式灰度测试接入DeepSeek。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腾讯股价表现强劲。就在2月14日(周五),腾讯股价大涨7.42%,全天成交345亿港元,创出最近一年多来的最大单日涨幅。腾讯回复:正式灰度测试接入DeepSeek近日,有消息称,微信搜一搜目前正在灰度测试“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2 浏览
公共场所不得“私搭乱建”,管住泛滥的摄像头 | 新京报快评 ▲资料图:某地一小区内的摄像头。图/IC photo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对图像采集设备设施,严格规范建设,严禁非法乱建。如,除负有经营管理责任、安全防范义务的部门、单位或者个人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建设外,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同时禁止在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苹果可能因隐私控制工具面临法国反垄断机构罚款 知情人士称,法国监管机构准备在下个月对苹果公司的隐私控制工具做出裁决,苹果可能面临反垄断罚款。据悉,这项名为“App追踪透明度”(ATT)的功能允许iPhone用户决定哪些应用可以追踪用户的活动,这将帮助Meta Platforms、Facebook和在线广告商等为用户量身定制广告并衡量其影响。(路透)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
外交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依法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 1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法新社记者提问,TikTok等中国应用软件在欧洲遭到隐私保护组织投诉,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郭嘉昆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依法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或个人以违反当地法律的方式,为中国政府采集或提供位于外国境内的数据信息和情报。有关方面应当尊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编辑 新闻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28 浏览
权限、位置、口令、加密……这份个人隐私保护全攻略收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隐私泄露的风险也日益凸显在日常生活中个人隐私的暴露潜藏于许多不易察觉的细节之中这些细节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然而,正是这些却可能成为隐私泄露的源头对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构成威胁存储与照片访问权限在移动应用生态中,应用请求存储权限是一个敏感且重要的问题。这种权限请求通常旨在让应用能够访问用户设备上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照片、视频、个人文档、下载的文件等。然而,这种访问权限如果被滥用或恶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0 浏览
乐山商业银行App曝隐私违规:用户数据成灰色资产? 近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在互联网监测中发现14款移动应用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其中乐山商行的App(版本 3.31.6)备受关注。 令人咋舌的是,这并非乐山商行首次在合规问题上 “栽跟头”。早在 2021 年,该行就因虚报金融统计数据,被央行处以58.1万元的罚款,这一事件深刻暴露出其内控机制长期处于失效状态。 值得警惕的是,在数据资产化趋势下,隐私泄露可能催生黑灰产业链。当“便捷”与“安全 军事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