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天

年初二,开年喇,或许有一种开年日的打开方式叫“晒命”!

农历新年正在延展,继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团年之后,大年初二是开年的日子,也是传统上外嫁女回娘家省亲的日子。在广州,大街小巷上,市民出门拜年的消费畅旺,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日夜高负荷运行。春节长假遇上暖冬艳阳天,走亲访友的人群外也有闲适享受长假的市民、游客群落。南都、N视频记者抓住了珠江边上晒太阳、放风筝的这些面孔。二沙岛江边休憩市民多,流动的小摊贩们也做起小生意,发发“新年财”。对于粤地老广,农历新年

专家学者纵论纪录片《蔚汾河畔艳阳天》

2月23日,以革命老区—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为题材创作的纪录片《蔚汾河畔艳阳天》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叙事结构、细节呈现、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六集电视纪录片《蔚汾河畔艳阳天》正是关于兴县的一部大型系列纪录片。兴县作为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中心,革命文化底蕴深厚。该片以兴县人民的视角和情感反映宏大主题,既讲述了兴县的历史人文,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兴县人民进行艰苦卓

讲好小故事 展现“艳阳天”

《蔚汾河畔艳阳天》中的版画。  视频截图“那一年您栽下的红星杨已发新芽,晋绥革命根据地驻扎在蔡家崖。五谷杂粮呀同在一个打谷场上打,从此您和俺村里人就住在一搭搭……”这首极具黄土风情的歌曲,反映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军民保卫延安、屏障陕甘的红色历史。近期在中央新影老故事频道播出的纪录片《文化中国——蔚汾河畔艳阳天》,以兴县为窗口,将镜头对准70余年来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借助纪实视听表达

提供一种更具建设性的历史叙事方式(创作谈)

《蔚汾河畔艳阳天》剧照。  片方供图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纪录片《蔚汾河畔艳阳天》以独特的创作视角和审美追求,将镜头深入到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褶皱,在血色硝烟与黄土沟壑之间,探寻历史最本真的影像——那些被时光掩埋的血肉之躯,那些在革命悲壮进程中闪烁的精神光芒。时光回溯到七八十年前,山西省兴县这块3168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地,是晋绥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是贺龙元帅率领的120师部所在地。这片热土和生息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