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
美国25年1月将再次登月!50多年后两次重返月球失败,这次来真的
这次美国要认真起来了!登月只需成功,不许失败!2024年11月,美国就宣布了将会在2025年1月启动一个名为“蓝色幽灵”的登月计划。当然,这个名为“蓝色幽灵”的计划并不是人们所关注的人类登月计划,而是一个用于探测月球表面的无人登月探测系统。那么这次美国又打算整什么新东西呢?根据美国介绍,这个“蓝色精灵”目前已经在实验室内完成了有关于喷漆推进方面的一系列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指标已经符合相关的数据要求。
农历蛇年元宵节,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元宵佳节将至,月色如何?据广州市五羊天象馆预测,农历蛇年元宵节,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圆。专家介绍称,与去年元宵月相比,今年月亮距离地球比去年近,因而月亮的视直径比去年大。月亮上中天时,月球地平高度比去年高大约4度,月光穿过的大气层更薄,满月更亮。在广州,元宵节之夜,满月比去年东升更早,西落更迟,月亮在夜空中陪伴公众的时间将更长,长达13小时18分钟,比去年元宵节多了17分钟。今年2
中国载人登月瞄准哪些任务?
近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中国航天员登月服命名为“望宇”,载人月球车则命名为“探索”。顾名思义,“望宇”寓意“遥望宇宙”,不禁令人畅想中国航天员站在月球乃至火星、小行星表面遥望宇宙深空的诗意壮丽画面,与中国航天员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穿戴的“飞天”航天服共同体现着载人航天工程层层递进。“探索”则寄托着中国人积极探索月球乃至宇宙深空未知领域的渴望之情。那么,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研发工作稳步推进
月背样品新发现,山东大学团队参与!
月背样品,又有新发现!2月28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导,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与山东大学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月球背面玄武岩源区的同位素和成分限制》在国际科学期刊《科学》上发表,山东大学空间科学攀登团队行星科学课题组乔乐副教授参与完成研究工作。该成果为人类研究月球起源与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月背样品验证了月球岩浆假说关于月球起源与演化,前期科学家基于对月球正面样品研究,
原创 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上月球?这四点告诉你,月球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2023年7月,我国的载人航天办公室正式宣布了将会在2030年登上月球的消息。国人为之振奋,美国也急得跳脚,直言探索火星才是人类的未来。那么,为什么我国一定要登上月球?难道是我国人对月球有执念?如果说是有执念,那么这种执念应该是从几千年之前就已经烙印在基因里面,但实际上,与文化中对月亮的执念相比,成功地登月在现实中所能够
欧航局将建造其首个月球着陆器
欧洲航天局30日说,该机构与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签署合同,将共同建造欧航局的首个月球着陆器“阿耳戈英雄”号。欧航局当日在官网发布声明说,由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牵头的团队将在2030年交付“阿耳戈英雄”号月球着陆器的降落模块,用于预计在2031年进行的首次登月正式任务ArgoNET。该月球着陆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降落模块、有效载荷和货物平台。据欧航局介绍,“阿耳戈英雄”号月球着陆器能够在严酷的月
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正式确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2月12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经公开征集评选,近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已经确定,登月服命名为“望宇”,载人月球车命名为“探索”。“望宇”寓意遥望宇宙、探索未知,与执行空间站飞行任务的“飞天”舱外服相呼应,寓意在实现飞天梦想、建成“太空家园”之后,中国载人航天踏上了登陆月球、遥望深空的新征程,也传递出中国发展航天事业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太空、为构建人
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最新成果公布!
2月28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牵头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研究显示: 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 本次研究样品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 源区特征验证了月球岩浆洋模型,且表明形成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作用可能对月球早期月幔进行了改造。该成果为人类研究月球起源与演化等
嫦娥六号最新成果:月背样品验证“岩浆洋”模型
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月28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牵头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研究显示,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本次研究样品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源区特征验证了月球岩浆洋模型,且表明形成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作用可能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