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代表委员建言文化强省建设推动岭南文化焕发新光彩

近年来,岭南龙舟频频“出圈”,广东“非遗经济”持续发展。图为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东莞)龙舟邀请赛暨龙舟嘉年华。 南方日报记者 龚名扬 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启用,成为大湾区文化新地标;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稳居全国首位,龙舟赛、英歌舞等岭南传统文化活动频频“出圈”……一年来,广东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更高水平文化

文化中国行 | 灯月交辉春意“闹”

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热闹与欢腾。它既是春节的尾声,也是节日氛围的高潮,人们走出家门,赏花灯、猜灯谜、观戏曲、舞龙舞狮……街头巷尾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处处洋溢着喜庆与活力。在这场全民参与的节日盛宴中,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交相辉映,共同谱写出一曲热闹非凡的春之乐章。非遗+科技,多彩花灯闹元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作为元宵节的“保留项目”,赏花灯的传统习俗已从东汉时期延续

为传统戏曲传承发展鼓与呼(履职故事)

元旦这天,全国政协委员、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苗洁收到了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的提案办复证书。去年全国两会,苗洁围绕戏曲教育和人才培养领域,提交了三个提案,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真办理和答复。“这让我备受鼓舞,更有信心为人民履职。”苗洁说。苗洁从事晋剧表演40多年、从教近10年,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2024年,苗洁深入山西、北京、内蒙古等地的十几个城市调研,深入了解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经验和困境。

继话剧、京剧后,茅奖作品再上舞台 《主角》这次“舞”出命运交响

北京演艺集团重点剧目——舞剧《主角》,近日在北京歌剧舞剧院排练厅举办项目创作进度汇报会,这部从创作之初就备受瞩目的作品终于亮出冰山一角。继话剧、京剧之后,《主角》这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将再上舞台,随着多个舞段首次曝光于众人眼前,原著作者陈彦亲临现场观看并评价道:“有历史意识,有现实关照,还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纵深开掘,呈现出人物、社会、历史的立体交响,对这部作品的未来产生极大期待。”现场展示的多

一号文件“北京场景”丨戏曲进乡村,“有戏”有人气

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戏曲进乡村”。北京民俗学会会长、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高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表演的村庄,无论是本地村民还是外来游客,都能在热闹的文化氛围中感受节日与乡村的快乐;政府推动“戏曲进乡村”项目,不仅要让专业演出下乡,也应该激发民间团队创作表演热情,让整个乡村都成为一个大舞台,帮乡村聚人气、聚财气。2023年6月,门头沟爨底下村“小院有戏”主题演出。门

“苏式中秋”在虎丘,传统佳节苏州古城尽显青春张力

苏州人过中秋节是很有讲究的,不仅要热闹,还追求雅趣。在这天,人们除了吃月饼之外,还有斋月宫、走月亮、烧斗香、曲会等活动。这些传统活动,在岁月的流转里,不断更新发展,逐渐演变成了苏州的习俗,成为吴文化独特的组成部分。月影婆娑,光影共舞,共赴限定版诗意之旅中秋之夜,姑苏古城被无尽诗意与浪漫包裹。虎丘景区精心打造的“月亮下凡”“宝塔串月”浪漫场景,让游客在光影斑驳中沉浸式感受“沿途都是月亮景,处处体现月

越韵今声演绎国风之美

图为2025越剧春晚节目《打金枝·闯宫》。浙江卫视《越韵中国年——2025越剧春节晚会》乘着国潮风扑面而来,尝试用唯美典雅的江南灵秀之气,展现戏曲艺术的当代活力,呼应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主题。甫一开场,节目《金蛇炫舞》就放出“大招”。浙江“稀有剧种联盟”把越剧、绍剧、宁海平调等剧种里的耍牙、水袖功、帽翅功、翎子功等功法绝活带上舞台,机器狗“汪巳如意”向观众鞠躬拜年,奠定了晚会欢乐祥和、融合创新的

专访|王珮瑜的“京剧小科班”:聚雅音,携同道,授满堂,愿艺彰

上海虹口区四川北路今潮8弄的“瑜音社”是由国家一级演员、余派老生第四代传人王珮瑜创办的京剧工作室自2015年创立以来,“瑜音社”致力于京剧的当代化传播,2022年初搬到这里,京剧国粹在百年古韵的石库门弄堂里继续生根、发芽。作为“瑜音社”的首家实体概念店,这栋小楼被打造成一个展示传承非遗京剧的复合型文化空间:一楼是面向公众开放的小型京剧博物馆,展示着文武场的乐器、戏楼沙盘、出将入相的秘密;二楼则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