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关

全球唯一!中国率先将美国学者设想变为现实

近期,“天关”卫星首批科学成果正式发布。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自2024年1月9日发射以来,它探测到多种类型的暂现天体,并捕捉到几例可能的新类型暂现源。其卓越的X射线探测能力得益于核心载荷——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中文名为万星瞳),也被称为“龙虾眼”。 科研团队为之感到自豪:“国际上至今没有能与‘龙虾眼’媲美的载荷甚至样机,我们在技术上一步跨越近30年!” 龙虾眼光学系统在国家天文台实验室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类脑互补视觉芯片等入选2024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中新网南京1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2日在江苏南京揭晓发布,嫦娥六号月背采样、世界首款基于原语的类脑互补视觉芯片等10项成果入选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发布。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具体内容分别是:——嫦娥六号首次在月球背面

正式命名为“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今天在轨交付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由中国科学院牵头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今天(31日)在轨交付,并正式命名为“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于今年1月成功发射,目标是发现和研究暂现天体,暂现天体是宇宙中的剧烈爆发现象,就像转瞬即逝的宇宙“焰火”,这些壮观而神奇的“焰火”携带着天体形成和演化的关键信息,对于研究宇宙中的极端现象、探索宇宙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专家表示,卫星在轨测试期间表现出色,性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北京时间2月19日,基于“天关”卫星的一项新成果作为欧洲航天局首篇基于“天关”卫星数据主导的论文,在《天体物理杂志快报》上正式发布。“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相关发现为探索大质量恒星的相互作用与演化开辟了新途径,印证了该卫星在捕捉宇宙中转瞬即逝的新型X射线源方面具有独特能力。2024年5月27日,“天关”卫星搭载的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万星瞳)在邻近的星系—

“天关”卫星发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天关”卫星发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0日第 14 版) 据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张泉、张建松)记者2月19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天关”卫星发现一个位于“小麦哲伦云”星系内的双星系统EP J0052,并全程追踪到EP J0052从X射线突然爆发到逐渐消退的全过程,为探索大质量恒星的相互作用与演化提供了数据支撑。2024年5月27日,“天关”卫星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颗大视场X射线天文卫星——“天关”卫星研究取得新进展,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天关”卫星搭载的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在邻近的星系——小麦哲伦云内,捕捉到来自一对罕见天体的短暂且高能量的X射线辐射事件,并利用其搭载的后随X射线望远镜。进行定向观测,获取到源爆发期间更为详细的X射线信息。这一发现为探索大质量恒星的相互作用与演化开辟了新途径,印证了该卫星在捕捉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