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

锦绣中国年丨这些“首次突破”带来的中国信心

春节是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激励大家在新的时间坐标中开始新的奋斗。2024年,是我们振奋龙马精神、历经风雨彩虹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干字当头、主动作为,以挺膺担当的奋斗铺就发展向上的阶梯——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又上一个新台阶;全国铁路年度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43亿人次,流动中见活力……一个个“首次突破”,来自新质生产

浙江今年将谋划推进120个强港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入海”

浙江是海洋经济大省,拥有4370个海岛,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今年,浙江加速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多个领域开启了先行探索。“强港经济”背后的推动力浙江宁波舟山港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港口和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连通宁波到舟山六横岛的重要通道——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正在紧张建设中。目前,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关键控制性工程——青龙门大桥首个主塔下横梁型钢骨架已吊装完成,标志着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钉钉总裁叶军:全面融合并拥抱AI,让一部分人先进入AI时代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当我们步入2025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新经济领域中备受瞩目的焦点。而新经济企业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凭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挖掘新的增长潜力,开辟全新的市场空间。我们将深入对话新经济行业大咖,一同探讨新质生产力将如何重塑行业版图,企业又将如何在科技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农业新质生产力”带来了哪些改变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过去一年,是我国连续迎来的第21个丰收年。春耕时节,科技“焕”新。从南到北,智能化机械设备在田间地头穿梭不停,智能化大棚育苗播种机全速运转,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各地农户科学开展生产,一幅繁忙而有序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让我们跟随AI一起感受万象“耕”新↓↓↓制作:骆琳颖 倪雯冰校对:李伊璐中新AI实验室出品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央视网、人民网、中国政府网

在广阔舞台上大显身手(评论员观察)——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②

广大民营企业奋发有为,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将更好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在挑战中寻光,在困难中破壁,在磨砺中蝶变,广大民营企业潜力无穷,定能不断打开新天地有两条路,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缩影。一条路是杭温高铁义乌至温州段。这是我国第二条民资控股建设的高速铁路,铁路线进一步织密了长三角高铁网,也带动沿线城市的优质资源更好更快流动。参与重大工程,助推区域一体化发展,民企堪当重任。一条路是

点燃科创引擎,培育首都发展新动能

1月21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2024年北京经济运行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84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从一系列数据来看,北京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不断增强,北京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过去一年,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

有一种信心叫预见湖南

2025年,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几位省政协委员给出了他们的观点。未来的湖南,将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打造制造业高地,开辟产业新天地;以“稳楼市”为基调,助力经济稳定增长,提升民生福祉;以“智”造赋能企业,推进技术创新突破,拥抱全球竞争;以AI为发展方向,抢占布局未来产业,领跑变革潮流。信心,源于实干。湖南将以“新”之风、“稳”之力、“智”之翼,走在时代的前沿,书写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篇章。向“新”突

一见·东北制造业“老树发新芽”的发展启示

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本溪市考察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在集控中心了解集控智能系统运行情况,在车间了解冷轧工序、技术创新、产品性能,并亲切看望劳动模范、青年技术骨干、一线职工代表。本溪钢铁,一个写进中国工业史的名字。历经百年风雨,本钢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艰辛创业史。近年来,通过鞍钢重组本钢,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钢又焕发青春。总书记殷切勉励,“钢铁产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