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络病理论创新转化成果丰硕!四项目入选2024年度中国中医药领域十大医学研究

2月22日,第二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上海举行。17位两院院士及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会,分享络病理论创新转化最新科研成果。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津力达、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等通络药物开展的4项国际标准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成果列入梅斯医学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中医药领域十大医学研究”。第二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上海举行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津力达对代

从大S到方大同,去世竟有相同原因

继中国台湾知名艺人大S因病去世后,3月1日,年仅41岁的音乐才子方大同去世的消息再次震惊娱乐界。不到一个月内,两名艺人英年早逝,他们的死因都令人意外。此前大S因流感去世,医学人士认为年仅48岁死于流感极其罕见,大概率与她的基础疾病及过度减重而导致的免疫力低下有关。尽管方大同的具体死因未公布,但他过去5年里反复因气胸接受治疗,气胸可能加速了他的死亡。气胸也被称为“爆肺”,是一种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肺组

缅甸掸邦一客车坠入峡谷,致7人死亡

据缅甸消防部门消息,当地时间3月1日晚,在缅甸掸邦一段公路上,一辆载客汽车坠入峡谷,造成7人死亡、20多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当地救援组织、消防部门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工作,目前伤者已被送往当地医院接受治疗。(总台记者 林曦)(来源:央视新闻)

从每天只能走200步到可走5000步,风湿病患者经康复后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极目新闻记者 赵雪纯通讯员 金飞 谷一鸣“从前每天只能走200步,现在能走5000步,真是太神奇啦!”2月28日,77岁的黄女士(化姓)将亲笔写的感谢信交给中部战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陈利锋。黄女士患有风湿病多年,于2024年8月扭伤了臀部肌肉,开始行走困难,难以出门。经陈利锋团队药物治疗及中医特色治疗后,黄女士出行终于摆脱了小椅子,生活质量大大提升。黄女士亲笔写下感谢信黄女士患有风湿病多年,她的

“耳朵突然听不见了!”已有多人中招,这些习惯赶紧改

“耳朵突然听不见了!”这是40岁公司职员吕先生和16岁学生小陈的共同经历一个因频繁加班劳累一个因熬夜功课紧张两人都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遭遇了突发性耳聋高强度加班后耳朵听力急剧下降来自浙江宁波的40岁吕先生是一名公司职员,连续数周高强度加班后,他右耳听力急剧下降,伴有持续耳鸣。吕先生在发病后第2天前往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其右耳听阈高达88分贝(正常范围为25分贝以内),已属于重度耳聋。幸运

“菜刀哥”李坤朋突发急病去世,年仅39岁,曾在郑州暴雨期间连救三人,获“见义勇为”称号

3月3日上午,“菜刀哥”李坤朋的账号发布讣告:李坤朋因病抢救无效,于2025年3月3日(农历二月初四)凌晨1时40分去世,年仅39岁。李坤朋个人账号发布的讣告讣告写道:李坤朋一生纯朴善良,乐于助人,和睦乡邻,勤劳节俭,郑州7.20暴雨时不顾个人安危,拿着菜刀劈车救出祖孙三代,被人民政府确认为“见义勇为”“郑州防汛救灾身边好人”等荣誉称号。正值青春壮年之际,却因病抢救无效辞世,令举家含悲。李坤朋病期

“00后”麻友熬夜打麻将,每天都在晕晕晕,原来是这个病……

25岁的小李(化姓)酷爱打麻将,还经常熬夜打。去年她就开始出现一过性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的情况,十分难受,但休息了一段时间后,症状又有所缓解,因此也没放在心上。谁知道近日,小李的“眩晕症”再次发作,不仅眩晕、胸闷,连路都走不了。于是,小李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眩晕门诊就诊,经医生诊断,她是患上了耳石症。了解到小李发病前后的经历,医生初步判断,这可能与小李长时

河南蓝天救援队队员赵海博病逝,年仅36岁

澎湃新闻获悉,河南蓝天救援队队员赵海博同志,因患病医治无效,于 2025年3月1日5时25分离世,年仅36 岁。公开资料显示,赵海博担任过河南蓝天救援培训部助理,多年来始终奋战在公益救援的第一线。他积极参与救援任务,为大量家庭带去了希望和团圆。在培训部任职期间,他积极为各队争取医疗资源,曾个人捐赠了350台喉部负压吸引器,填补了各队医疗器械的空白。2024年10月,赵海博被确诊为脑瘤,前往北京天坛

郁金泰详解帕金森病全新靶点发现始末及未来

·FAM171A2就像“智能识别门”一样,专门识别致病“种子”。只要把这个门守住,致病“种子”就不能继续扩散。“如果在患者还没有出现症状前就开始干预这一过程,那么病人出现症状的时间很有可能会延后几年,甚至不出现症状;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症状,继续干预这一过程,会使症状进展的速度减慢,也会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袁鹏教授及中国科学院生物与

吉林:“高位电刺激”策略打开高位截瘫治疗新思路

中新网吉林新闻3月1日电 (记者 郭佳)近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吴敏飞团队成功让一名因颈椎骨折导致高位截瘫的患者重获部分肢体运动功能。在这一案例中,他们采取的“高位电刺激”策略为高位截瘫治疗打开了新思路。黄色方框为电极位置,星号为皮下脉冲发射器位置。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供图 该名患者因交通事故导致颈椎骨折脱位,伤后高位截瘫,四肢运动及感觉能力完全丧失。转至该院后,吴敏飞团队通过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