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3月1日电 (记者 郭佳)近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吴敏飞团队成功让一名因颈椎骨折导致高位截瘫的患者重获部分肢体运动功能。在这一案例中,他们采取的“高位电刺激”策略为高位截瘫治疗打开了新思路。
黄色方框为电极位置,星号为皮下脉冲发射器位置。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供图
该名患者因交通事故导致颈椎骨折脱位,伤后高位截瘫,四肢运动及感觉能力完全丧失。转至该院后,吴敏飞团队通过多学科会诊制定了两个阶段的治疗方案。
一期手术,团队医生们凭借丰富的颈椎手术经验,精准完成颈椎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有效避免脊髓二次损伤及呼吸衰竭等致命并发症,为后续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二期手术,该团队突破传统技术局限,创新实施“高位脊髓电刺激术(SCS)”,利用数字医学技术成功将微型电极精准植入患者脊髓损伤节段。
术后6小时,患者即在电刺激辅助下出现下肢肌肉收缩;两周后,已能自主完成抬腿、屈膝等动作。目前该患者膝关节屈伸、手指抓握等关键功能正持续改善。
脊髓电刺激器是一种通过电脉冲调节脊髓神经活动的植入式医疗设备,由电极、导线、脉冲发生器和体外程控设备构成。脉冲发生器深埋皮下,使用寿命可达15年至20年。
“此次手术标志着脊髓损伤治疗从生物力学重建向神经功能恢复的跨越。”吴敏飞介绍,在电刺激参数调控方面,团队还结合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为患者定制了专属康复程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