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东阿林苓孝老爱亲 铺就乡村温情之路 林苓,女,汉族,1975年2月生,平阴县东阿镇南市村村民。多年来,她辛勤耕耘着自家的土地,用汗水浇灌着生活的希望。然而,2021年,公公突发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的生活重心发生了巨大转变。但她没有丝毫退缩,毅然挑起照顾公公的重担,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演绎着一段温暖人心的养老孝亲故事。在照顾公公的同时,她还积极参与村里事务,用心培育子女,注重家风建设,赢得了邻里的广泛赞誉,成为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乡村木屋点子会,汇集振兴好点子(新春走基层) “大年初五,迎财神!咱孙庄今儿个要迎‘发展财神’嘞!”河南省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乡谣农场的木屋里,一年一度的“新春点子会”热热闹闹开场了。这个木屋是孙庄村乡亲最看重的地方——产业专家办公室。拼起的长条桌上,小番茄红得透亮,瓜子糖果散落其间,乡亲们围坐,一起商量着新一年的“大动作”。点子会的召集人,是全国人大代表、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中岭。来参加点子会的,有返乡过年的游子,还有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孙中岭笑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山乡新变化|能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创业春风 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通讯员 李伟军 郑思维2月3日,立春,寒冬渐远,万物萌动,处处弥漫着新生的气息。位于湖北省汉川市庙头镇王家台村,王俊琳迎着春日暖阳,正在合作社里忙碌,接待前来考察的客户。2012年,在义乌开厂的王俊琳返回家乡,建立了汉川合众养羊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的年产值近2000万元。王俊琳也是王家台村多年来,第一个走出去回乡创业的大学生,这股春风,让小小的王家台村重新热闹起来,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耙螺蛳“耙”出村里第一批万元户,杭州这个村进入螺蛳产销旺季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然清明未至,螺蛳已出。2月21日,潮新闻记者晨间探市场,螺蛳已摆上了各大农贸市场,还蛮抢手。(这份春天味道抢“鲜”上市!小摊位一天卖掉百多斤,还没开春它就先火了)此前曾上央视、第九批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所在地——萧山衙前镇杨汛村的耙螺蛳,也进入了旺季。往年图。受访者供图这几天,村里西小江上飘着一条条小船,船头一人手持两杆,一根前端是耙,一根前端是篓。老师傅虽头发花白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5 浏览
在村里开小店经营爱好 4个年轻人带火“蓝色水塔村” 近日,记者来到马池二村采访,遇见了在这里开店创业的4个年轻人——沈宏佳、李理、方诗语、白宇舟。他们此前互不相识,但都被村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吸引,选择在这里实现理想中的生活。28岁的安徽人沈宏佳是第一个到马池二村开店的年轻人。31岁的襄阳人李理被沈宏佳的“云边小卖部”吸引,就在旁边开了一家甜水铺。甜水铺子很美,又吸引了22岁的武汉女孩方诗语来这里开画室。22岁的山西小伙白宇舟在村里经营着一家酒馆 新闻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36 浏览
新春走基层·走笔|希望永在——定日古荣村的“守家人” 2025年1月,西藏定日县,一场强震袭来,牵动全社会的心。如今,受灾最严重的长所乡古荣村群众,已搬进温暖舒适的活动板房,进入震后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期。记者从拉萨驱车500多公里,再次来到这片刚刚经历了灾难的偏远山村,感受到的是人们重建新家园的满满希望和期待。 古荣村安置点的孩子们在放飞纸飞机。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牵挂,为家园做点“有用的事”桑杰、达娃次仁兄弟俩,每天起床后喝杯茶、扒拉口糌粑,就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新春走基层|小山村再添新变:饮用水更净了 编者按:从隆冬出发,赴一场新春的约会。即日起,大众网临沂“新春走基层”专题策划启动。无论是阡陌间看乡村振兴,还是在公园绿道看城市建设;无论是到古街老巷看文脉传承,还是走进高新技术企业……记者走进基层,走进火热生活,记录下一份份弥足珍贵的付出和一个个熠熠生辉的故事,展现沂蒙人民奔赴幸福美好生活的温馨画卷。大众网记者 林鹏 王金慧 临沂报道新安装的净水机“嘿,如今家门口就能喝上纯净水了,真好!”202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古村治理的“诸葛妙计” 八卦奇村,华夏一绝——这是浙江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的美誉。如许多人所知,诸葛村有700多年历史,是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居住地。却又有许多人不知,这个有着2786人的村子,20年来“没有上访户,纠纷不出村”,令人好奇。现象背后有原因,诸葛发展有妙计:“人人都是文保员,人人都是受益者”的模式,建立了“村”“民”利益共同体,找到了保护和发展的平衡点;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发挥了乡村治理最大能量,有力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18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