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阿萨德都走了,美军仍赖在叙利亚,不止为偷石油,还有更阴险目的
叙利亚变天后,新组建的政府让美国颇为满意,尤其是在巴以立场上,新政府对以色列完全是一副愿打愿挨的姿态;但是现在的叙利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非法驻扎在该国的美军,依旧控制着叙利亚的产油区和产粮区。据媒体报道,美国防长奥斯汀日前对媒体表示,美军不会离开叙利亚,是为了防止阿萨德政府被推翻后,“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卷土重来。他表示,大约有一万名“恐怖分子”被关押在几个拘禁营地里,其中约有2000
原创 伊朗疑进行首次核试验?刚用导弹打完以色列,就突发“神秘地震”
打了2年多的俄乌冲突,早已让一些人感到“审美疲劳”。相比之下,由原本的巴以冲突所引发的以色列与中东多方势力交战的这场中东战事,因中东地区军事强国伊朗的下场而呈现出越打越大的势头,从而吸引了诸多人的关注。如今,伊朗才刚刚于本月初向以色列倾泻了多达200余枚导弹,在余波未平之际,一场随后而至的地震再度将这个什叶派国家推向了舆论的漩涡。外界怀疑伊朗进行了地下核爆试验据央视报道,伊朗塞姆南省发生4.4级地
特朗普恢复对伊朗“极限施压”政策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恢复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包括把“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零”以及阻断伊朗获取核武器的一切渠道。据报道,在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晤之前,特朗普签署了总统备忘录,重新实施其第一任期内美国对伊朗实行的强硬政策。签署备忘录时,特朗普表示他对是否采取这一行动感到左右为难。特朗普称,他愿意与伊朗达成协议,并愿意与伊朗领导人对话。“对我来说,这很简单:伊朗不能拥有核武
原创 以军被“锤爆”!一天之内6人阵亡,总部遭3波火力齐射
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以色列政坛可谓是欢天喜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特朗普私交甚密,美国未来继续支持以色列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以色列还没有等来美国的新一轮援助,却接连传来噩耗。先是在红海-亚丁湾方向,也门胡塞武装对美军航母战斗群来了新一波导弹袭击,让美军高层风声鹤唳。与此同时,在经过了多日准备后,黎巴嫩真主党终于开始大规模火力打击。一时之间,导弹、火箭弹、无人机横冲直撞,一天之内,以军
聪明反被聪明误?叙反对派武装释放危险信号,美想起一些不好回忆
世俗派倒台,中东保守化趋势加剧,美以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几天,巴沙尔阿萨德正式宣布辞职之后,美西方和以色列高兴坏了。叙利亚不但是连接伊朗、伊拉克和黎巴嫩的交通要道,还在国际法意义上拥有戈兰高地这个区域内至关重要的水源地和制高点,战略价值非常高。美西方明显是觉得,巴沙尔这个亲伊朗,且和中俄关系都不错的领导人倒台了,接下来就轮到自己坐庄、掐住抵抗之弧的脖子了。所以,反对派武装刚进大马士革城,美西方就迫不
原创 叙利亚大变天,境内武装势力全部解散,但一致命问题仍未解决
叙利亚重磅官宣,将解散所有武装势力,然而还有一条漏网之鱼,始终未曾露面。在叙利亚反政府武装赶走阿萨德之后,和平并没有因此到来。反倒是各支武装势力之间,陷入了利益纠纷与冲突。正当局势愈发扑朔迷离之时,叙利亚新政府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当地时间12月24日,根据法新社报道,叙利亚新政府宣布,他们已经和叙利亚国内所有的武装团体达成协议,即日起正式解散,并将他们并入国防部。然而,这份协
伊朗官员回应特朗普言论称:伊朗不寻求发展核武器
当地时间2月5日,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就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涉伊朗言论进行回应。阿拉格齐表示,美国的“极限施压”是一次失败的实验,如果美国再次做出同样行为,将导致另一次失败。他指出,如果主要的关切是伊朗不寻求发展核武器,那这是可以实现的,不存在问题,伊朗立场很明确,伊朗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员国,伊朗的最高层也明确了该立场。同一天,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也就特朗普相关言论发表声明。巴加埃表示,伊朗已多次
原创 以色列大军随时开战,真主党发出求救信号,伊朗还要忍到什么时候
自“死亡寻呼机事件”开始,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展开了大规模攻势。目前,以军对黎巴嫩持续展开大规模空袭,已经造成上千人死亡。与此同时,真主党也还以颜色,开始了对以色列的“开放式清算之战”。9月25日,真主党武装发射导弹一举击中以色列摩萨德总部。战火燃烧,矛盾激化,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全面战争一触即发。就在以色列准备发动地面进攻之际,美国、伊朗等国纷纷表态,而伊朗方面迟迟不愿意出手,这让中东的反以力
伊朗总统批美“极限施压”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10日批评美国“极限施压”破坏了谈判基础,表示“敌人的阴谋不会得逞”。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佩泽希齐扬当天在首都德黑兰阿扎迪广场举行的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46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讲话说,46年前,伊朗人民将暴君和压迫者赶出伊朗。伊朗成功的秘诀在于团结、凝聚力和人民积极参与国家事务。他说,敌人试图制造分裂和不和,但“伊朗人民坚定反对欺凌,敌人的阴谋不会得逞”。佩泽希齐扬驳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