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对大陆产品实施了歧视性禁止和限制措施,严重影响了两岸的经贸合作。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日前发布公告,决定自2024年9月25日起,停止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部分鲜水果、蔬菜、水产品等34项农产品免征进口关税的政策,恢复按照现行规定征收进口关税。据台湾“中央社”报道,这34项台湾农产品包括椰子、槟榔、凤梨、芭乐、芒果等15种水果,甘蓝、花椰菜、丝瓜等11种蔬菜,以及鲳鱼、鲭鱼、带鱼、比目鱼等8种水产品。
台湾农产品长期依赖大陆市场,如今成本增加,显然给岛内农民带来压力。然而,台当局对此事的态度显得颇为淡定。台当局农业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陈骏季表示,此事件对台湾整体影响不大,相关风险依然可控。根据岛内农业部门统计数据,自去年以来,这34项输往大陆的农产品金额大约为736万美元,而关税成本大约为107.5万美元。陈骏季认为,这个数额的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无需过度担忧。
面对大陆的行动,赖清德领导的当局如往常般采取了冷漠又傲慢的态度,声称“对我们的影响不大”,“冲击有限,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以及“我们早有掌握”。然而,这种表现出的镇定却引发了广泛的台湾舆论批评。有媒体人抨击当局“何不食肉糜”,认为其无视台湾农渔民和商人的利益,将痛苦转嫁给民众。国民党也批评民进党破坏两岸关系,损害基层农民权益,指责其只在口头上逞强,却始终未能提出积极可行的解决方案,认为其行为极不负责。
被暂停进口的34项农产品属于ECFA协议范围内的项目。多年前,大陆基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为了照顾台湾同胞的福祉,单方面给予了台湾方面许多优惠,签订了ECFA协议。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民进党执政的时期,台湾方面在经贸政策上对大陆采取了歧视性的措施,单方面禁止了大陆两千多项产品的进口。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大陆相关从业人员的利益。尽管大陆方面多次发出警告,但台湾方面并未作出相应的调整,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由于这种情况,大陆不得不采取措施进行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