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伍麦叶的熏笼精】
最近几天,大批美国网民涌入小红书注册为用户,带动世界各国网民跟风,从沙特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天涯海角的网民都出现在小红书的页面上。
自家网民投奔小红书的行动在美国引发了广泛注意,各家知名脱口秀节目都加以报道,并嘲讽当局禁止Tik Tok的行为徒劳无功。
仇恨教育在中国网民的开放态度前不攻自破
小红书一直是中文平台,“老外”们对其一无所知,他们大多对中国和中国人民也毫无了解,冒然闯入,心里都觉得含糊。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小红书的老用户给予了大方和热情的回应,让异国新用户们意外而惊喜。消息在社交媒体上传开,美国医学专家、意大利市长等精英人物也都来开号,接着各国网友跟风而至,无一例外地收到了中国网民的关注和欢迎。
这几年,国内的小红书用户一直按照谐音自称“红薯”、“薯友”、“薯子”,于是便把异国新用户妙称为“洋芋”。随即,红薯和洋芋的活跃互动开始了,几天下来,洋芋们纷纷被温暖到,在各个社交媒体上发表感想:他们原来对中国的想法完全是错的!
美国用户在小红书以及X等平台上吐露心声:
“我难以相信,我们竟被教导着害怕你们!而你们是那么和善,有趣,热情好客!我已经报了一个汉语班,一定努力学习,以便和你们更好地交流!”
“我们被告知:中国的大多数人都很贫穷,工作过度,住在拥挤且不舒适的公寓里。城市的污染非常严重,以至于看不到天空,会让人生病。基础设施建造得不好,建筑质量问题很常见。”
“我们一辈子都被教育要害怕中国人民——他们会打过来,他们会打过来!那都是假话,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充满友情,张开手臂欢迎我们。别糊涂了……他们都给我发来学做饭的视频了!”
一位美国用户进一步反省:
“这几天在这个应用软件上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我一向以为自己懂得的那些东西是多么的谬误。关于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以及相关的一切,我自以为了解的一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刻板印象(stereotypes),而我甚至都没意识到我拥有那些刻板印象。不过我保证会通过这个平台,从真实的人们这里努力了解更多的东西。”
另外一些美国网友更是痛斥本国社会对人民强力施展propaganda——政治宣传,给普通人灌输关于中国的全套负面观念。
这些洋芋的坦诚反省透露了一项严肃事实,那就是“美国政府对中国人充满敌意”,因此“教育我们(美国普通民众)害怕中国,(相信)那是一个压抑和悲伤的地方”,“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中国不是我们的朋友”。
也就是说,美国的权势机制持续地向民众展开针对中国的“仇恨教育”、“恐惧教育”。这一策略从何时出现,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通过哪些途径施展,都有待我们的学者加以关注。正视并且研究这一情况,并不是要激化矛盾,更不是要制造对美国的敌意,相反,是剖析清楚这一情况里的复杂因素,增进我们对美国的了解,从而制定有效的对策。
比如说,那套仇恨教育里含有根深蒂固的西方优越论同一神教影响下的种族主义,把中国人定性成没有灵魂、没有思想、没有创造力,甚至没有情感,像机器人一样只会麻木地服从指令。
该套教育里也包含着“中央王国论”的成分,宣扬中国人冷漠自私,生活在封闭的圈子里,对其他民族抱有最严重的种族主义歧视,任何人如果想要进入中国人的封闭空间里,都一定会遭受冷遇和拒绝。
因此,洋芋们在第一次发帖时都谨慎地首先道谢,“谢谢你们接受我来到这里”,还有人表示“希望不会打扰到你们”,生怕遇到冷暴力。
结果中文网友表示:“你留下来不需要我们的同意,每个人都有权利使用某个平台。”不仅如此,薯友们还热心帮这些初来乍到的外国人解决遇到的困难,包括出视频教他们如何顺利注册。很多洋芋不懂中文,红薯就指点他们使用翻译软件。有趣的是,没过两天,红薯们在留言时竟自觉地采用翻译腔,仅仅为了洋芋们使用翻译软件时能得到准确的译文。
更惊喜的是,小红书的团队连夜加班,为平台添加“一键翻译功能”。一位洋芋惊讶地发现,她一觉醒来之后再上小红书,帖子下面的评论部分竟添加了自动翻译,这让她一时不敢相信眼睛,感动至极。中国人“包容语言差异,对语言非常灵活”所体现出来的宽厚和善良,一举击碎了各国网友心里的错误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