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社会有三大消息传出。
第一大消息,据环球时报援引《国会山报》消息称,美国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指控已退役的美国陆军中校亚历山大·温德曼犯有“叛国罪”,还表示温德曼会因此受到惩处。温德曼是致使2019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首次被弹劾一案的举报人和证人,他宣称马斯克“有这种可能”向俄罗斯泄露了美国政府机密。《华尔街日报》爆料,多位消息人士透露,自2022年年底起,马斯克就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保持定期交流,双方所探讨的内容涵盖个人话题、商业以及地缘政治等问题。
马斯克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或许我们永远无法通过公开途径获悉全部真相。马斯克身为商人,显然更看重利益与合作,而非深度介入政治。不过,随着其公司在全球不断拓展业务,特别是在俄罗斯航天、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时,他的立场便不再单纯是商业性的选择,而是开始与全球政治格局产生关联。
第二大消息,据环球时报综合塔斯社、路透社报道,11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否认了德国前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回忆录中的一种说法。默克尔在近期出版的回忆录里称,她知晓普京有时会带着他的黑色拉布拉多犬“科尼”会见外宾,所以她曾让助手请求普京团队,不要在她面前带出“科尼”,因为她怕狗,还提到2006年两人在莫斯科会面时,普京尊重了她的这一请求,而普京对这种说法予以否认。
然而在2007年的索契会面时,默克尔并未再次主动提醒普京。在她的认知里,有了之前的约定,普京肯定会尊重她的习惯。但遗憾的是,由于默克尔没有及时提醒,此次会面普京真的带着他的爱犬出现了。面对默克尔的指责,普京称自己事先并不知晓默克尔怕狗。他带狗是为了给会面营造更轻松、和谐友好的氛围。不过,他仍希望借助媒体再次向默克尔致歉,请求她的原谅,并且期望若有机会能够邀请默克尔再次来访。
第三大消息,据环球时报报道称,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紧急提醒在叙中国公民进一步强化安全防范。近期,叙利亚西北部的伊德利卜和阿勒颇地区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战事至今仍在持续,并且有升级的风险,叙利亚的安全局势愈发恶化。
叙利亚的反政府武装成分极为复杂,其中包含库尔德人、基地组织及其他恐怖组织的残余势力,还有所谓的突厥势力等。此前,这些武装力量在叙利亚政府军的打击下基本处于蛰伏状态,然而却毫无征兆地突然发动进攻,此事并不简单。
另一方面,叙利亚反叛军装备相对落后,通常难以突破俄叙联军的防线,然而此次却能挺进到距阿勒颇市区约10公里处,这被视作该地区多年来最为“暴力”的一次。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两个:其一,美国和以色列在背后提供支持,11月28日,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指出,叙利亚北部的武装叛乱背后有着美以两国的支持;其二,有乌克兰的援助,据相关媒体爆料,乌克兰可能向叙利亚武装分子转让了1000架无人机,正是凭借这些无人机,武装分子才得以击垮俄叙联军的装甲车并迅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