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消息,商务部发布了一则公告。商务部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等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为了捍卫国家安全与利益,践行防扩散等国际责任,决定强化对美国的相关两用物项出口管制。具体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首先,严禁向美国军事用户或者用于军事用途出口两用物项。其次,在原则上,不允许对美国出口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的两用物项;而对于石墨两用物项向美国的出口,要实施更为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
我国是锑产业大国,锑矿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都位居首位。今年以来,锑的价格不断上扬。据Wind数据,国产锑从2023年末的79540元/吨,涨到了2024年12月4日的137970元/吨,涨幅达73.46%。而且,我国在镓、锗等金属的全球供应方面也掌握着主导权。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当前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镓、锗和锑生产国,对关键金属资源进行出口管制,有望提升其战略地位,这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不排除后续出口管制政策可能会延伸到钨、稀土等战略金属品种的情况。”
在此次管制措施当中,主要目标是美国。公告明确指出,禁止将两用物项出口给美国军方,对于其他出口情况,原则上也不予批准。就拿石墨来说,也必须进行严格审查。这一举措堪称“精准打击”,直接对准了美国的要害之处。要知道,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对这些物项是存在依赖关系的。在相关物项之中,锑近期格外引人瞩目。锑属于较为稀缺的资源,用途广泛,并且能够应用于军事领域,是当之无愧的战略资源。而中国在锑矿的储量和产量方面位居世界第一,在出口管制之后,锑价迅速攀升,如同火箭发射一般不断上涨。
在全球的相关供应链领域,中国无疑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就镓的产量而言,中国占全球的九成,近乎垄断了全球供应;锗产量的占比也高达70%,在市场上拥有很强的话语权。这些成就得益于我国在氧化铝、锌等产业链上的深厚积淀。中国的稀土规模庞大,而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虽然也具备镓、锗资源或者相关技术,然而它们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与中国相比差距甚远。美国尽管拥有全球最多的锗储量,但其镓、锗生产却长期依赖进口。日本虽也生产镓、锗,但产量与中国相比就差得远了。
早在2022年7月,中国就启动了一些初步的出口管制措施。最初这些措施并没有针对特定国家,比较笼统。然而,随着中美关系日益紧张并不断升级,这些措施逐渐明确起来,开始直接指向美国。从最初较为模糊的规定发展到如今清晰明确的政策,这一过程体现出中国政府在政策动态调整方面的灵活性。
另外,中国也察觉到这些矿物对美国科技与国防领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除了在普通电子产品中的应用,镓、锗和锑在军事和高科技制造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也就是说,美国对这些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据中国日报消息,不久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七国集团领导人看似一致投票支持借助强化国际团结以及维护多边主义来应对共同挑战,还宣称要与其他国家齐心协力“构建公平世界与可持续的地球”。可是,七国集团外长本周于意大利发布的联合声明却暴露出他们秉持分而治之的态度。在该联合声明里,虽然“我们承诺”“我们关切”之类的表述屡屡出现,但本质上七国集团是理所当然地将世界划分为“我们”和“其他人”这两个阵营。
这些年,美西方的双标嘴脸从未改变,始终丑恶至极。美国和欧洲在国际贸易中,常常无视世贸组织规则,肆意推行贸易保护与单边主义政策。他们毫无底线地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以及其他高新产业进行打压。当他们对中国采取这些行动的时候,根本就不考虑是否会危及世界贸易安全,然而现在却倒打一耙,将贸易风险的帽子扣到中国头上,这实在是毫无道理。要知道,七国集团妄图遏制中国发展的美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100年前的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