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闽南网日前报道,乌克兰能源部副部长罗曼·安达拉克称,自2025年1月1日起,乌克兰将停止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境运输。种种迹象显示,几年前看起来不可能发生的这件事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他指出,乌克兰运营商在开发其他来源的替代天然气供应方面取得了成功。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很多人可能觉得俄乌之间已经彻底没有关联了。但乌克兰宣布停止俄罗斯天然气过境运输的消息,再一次震惊了世界。乌克兰的这一举措,表面上看是为了对俄罗斯的经济予以打击,可实际上却让欧洲国家陷入了艰难的境地。因为寒冬即将来临,如果没有天然气供应,欧洲民众或许真的只能重新采用砍柴生火这种古老的取暖方式了。
在过去的岁月里,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可谓跌宕起伏,时好时坏。自2014年双方冲突不断升级之后,乌克兰就一直在思考怎样提升自身的能源安全,从而将命运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实际上,往昔俄罗斯的天然气对乌克兰而言几乎如同命脉一般重要,但如今,形势发生了转变,乌克兰也从过去的状况中清醒过来。乌克兰开始积极主动地寻求改变,不再消极地等待事情发展。安达拉克指出,乌克兰在找寻其他天然气供应来源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这表明乌克兰日后将会拥有更多的选择,不必再仅仅依赖俄罗斯这一个供应方了。
乌克兰能源部副部长的话表明,乌克兰似乎打算“退出”了。其声称已找到替代能源,然而冬天即将来临,欧洲国家恐怕要陷入困境了。此前欧洲还寄希望于“友谊”管道,可如今看来,所谓的“友谊”似乎也是有期限的,这个管道到2030年就到期了,之后的情况难以预测。
乌克兰原本打算与俄罗斯切断联系,向欧洲“求救”。此消息一经传出,欧洲各国顿时不知所措。像德国、奥地利这类对能源依赖程度较高(被戏称为“老寒腿”)的国家,企业主们都满面愁容。由于能源成本已经高得离谱,工厂流水线的运转本就十分艰难,乌克兰这么做之后,停工减产恐怕会成为常态,工人失业潮或许也即将来临,这简直就是“冬天来了,我的钱呢?”的现实写照。
欧洲大陆正在以快于平常的速度消耗天然气储备,这将使得本就高企的能源成本进一步上升。
据外媒所汇编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数据,自现在起至明年3月期间,欧洲的气温大体上会维持在低于过去两年的水准。如此一来,供暖需求可能会被推高到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的最高程度。近期,寒冷的天气以及低风力状况,致使天然气储存点的抽气速度快于往常,这让人们开始担忧冬末以及明年夏天的补货季。
全球天然气市场在这个供暖季趋于紧张,这使得欧洲液化天然气供应成本升高。近几周来,欧洲增加了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其中从美国进口的量有显著增加。由于北半球需求旺季即将来临,欧洲开始与亚洲竞争液化天然气供应,这一情况促使液化天然气价格上升,并且已经致使南亚一些对价格敏感的买家不再在现货市场购买液化天然气。然而,欧洲没有太多的选择。随着气温不断下降,欧洲为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必须加大采购量,而且地缘政治又给近期的供应增添了另一层不确定因素。
在俄罗斯,呈现出的是另外一番景象。众所周知,天然气“北溪”管道被炸已有较长时间了,许多人曾以为俄罗斯会因此停止供气。然而,俄罗斯却另辟蹊径,找到了新的出口途径,使得欧洲仍然离不开俄罗斯的天然气。这一举措可以说是“躺赢”的典范。“土耳其溪”管道与“蓝溪”管道无疑是俄罗斯能源外交的有力王牌,土耳其也随之成为欧洲天然气的新“中转地”。俄罗斯的天然气经由土耳其被输送至东欧和南欧地区,从而绕过了被炸的“北溪”管道,继续在欧洲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再把话题转回到乌克兰。当前,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这场能源大戏最终会走向何种结局,任何人都不敢断言。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两个国家的关系仍将继续处于纠葛状态。未来局势将如何发展,大概要取决于各方的博弈与妥协情况。那么,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这种状况是否会致使其他国家也重新考量自身的能源政策呢?要知道,这场能源博弈并非仅仅关乎乌克兰和俄罗斯,它或许还会触动整个欧洲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