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南华早报对此进行了援引,近期日本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小野寺五典又一次提及日本自卫队在美国境内“长期驻扎”的可能性这一问题,还称日本愿意为这件事“承担一定费用”。此外,小野寺五典提到日美两国政府打算在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天宁岛构建共同使用的训练场,并且宣称这是日本首次依据《日美地位协定》向美方提出“反向要求”。
日本首相石破茂希望日本能够在美国驻军,不管是在美国本土也好,还是如现在所提出的关岛也罢。从本质上讲,这反映出日本想要获取像英德等西方盟国在美国所拥有的待遇。
石破茂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试探,也属于曲线修宪之举。他可能觉得,当下国际局势紧张,美国若要维持自身在亚洲的影响力,就会更加需要日本,所以美国是有可能应允的。西方盟国中的英国、德国等,在美国设有军事基地,与日本相比,它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确实更为平等。
日本自卫队驻扎美国,这一行为既不是为了减轻冲绳美军基地的负担,也不是所谓的“对等”之举。实际上,这是以“合作”为名的一次战略冒险,它使得日本对战后和平框架的破坏进一步加剧。日本政客总是在强调要“升级日美关系”,并且提出修改安保条约、纠正“不对称性”等主张,然而,他们却对背后推动军备扩张、谋求军事霸权的真实企图只字不提。我们可以看到,从解禁集体自卫权开始,到不断增加防卫预算,再到鼓吹派遣驻美部队,日本正逐步跨越“专守防卫”的界限。
从表面上看,日本的这一要求简直是倒行逆施,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然而,就现实状况而言,日本并非真心想要在美国本土驻军,他们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个噱头、一个名分罢了。要是美国准许日本派遣几十个人到美国境内的基地接受训练,并且日本甘愿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那么这笔“买卖”美国未必不会做。因为在美国眼中,只要前往美国训练的日本自卫队人员数量不多,同时日本付出的代价足够大,那么这在实际上就是能够被接受的。
据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也将引入美制大型军用无人机,此前海上保安厅已有类似动作。防卫省于近日宣称,海上自卫队已经正式作出决定,要引进23架由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生产的美制“海上卫士”无人机。这一长11.7米、翼展24米、高4米,最大航程达4800公里且能够连续飞行24小时的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将会配合甚至替代有人机,从而强化对相关海域的警戒监视。这一情况值得人们关注并保持警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主编指出,日本海上自卫队配备“海上卫士”无人机,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日本周边海域展开更为广泛的侦察活动。“海上卫士”无人机属于“死神”察打一体无人机的衍生型号,侦察是它的主要任务,它能够在辽阔的海域内远距离地对水面舰艇予以跟踪和定位。不仅如此,该无人机还可携带反潜任务包,通过投掷声纳浮标来跟踪定位水下潜艇。“海上卫士”无人机具备两种作战能力,一方面它能与有人驾驶的大型固定翼反潜机协同作战;另一方面,它能够把所获取的水面舰艇或者潜艇的相关数据传输给其他反潜作战平台,进而引导反潜火力对目标实施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海上卫士”无人机在官方介绍里没有承担打击任务,可实际上它的内置性能有着巨大潜力。已知这款无人机不配备武器系统,不过它支持多种任务载荷,像雷达和高性能相机,这让它在进行海上监视时,有着优秀的图像和数据采集能力。分析人士表示,日本防卫省故意“缩水”技术数据,也许隐藏了其真实能力,即便如此,在敌对环境下,它的实际用途也不可小看。目前,美国正在对“海上卫士”无人机进行技术管理,这导致日本所得到的版本比原型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