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就在中国人民欢度国庆的时候,伊朗突然发射了180-200枚导弹轰炸以色列,成功率高达90%,铁穹拦截系统竟毫无反应。

连超高音速导弹的轰炸成功率都这么高,要想拦截洲际弹道导弹得有多难?

导弹轰炸

伊朗导弹轰炸事件出现后,一开始外界是众说纷纭,对于导弹发射总数和成功率说法各不相同,尤其是以色列官方称自己的拦截非常成功。

但事实上,从大量的实地拍摄画面来看,当晚空中的导弹可谓是如同流星雨一般连续不断,足足有180-200枚之多。

到底有没有拦截成功呢?以色列一开始说非常成功,90%都被拦截了,最多只有18枚导弹打到地面上。

但从录像来看,仅仅是一个内瓦提姆空军基地就能把这18枚的配额消化掉了,导弹落在地面的场景是清晰可见。

按照铁穹拦截系统过去拦截火箭弹的画面来看,如果真的把导弹拦截成功了,那么画面效果是铁穹系统的导弹提前预知到来袭的导弹,于是从地面发射导弹在空中拦截目标。

显然,视频中的铁穹是毫无作用,导弹全部打到了地面,因此伊朗的说法是可信的,此次轰炸成功率高达90%。

面对以色列的死要面子的行为,外界很多人戏称他们创造了最新的“地面拦截系统”。

英国BBC也是做了一次军事扫盲,称铁穹系统也就能够拦截一点近程火箭弹,对付一点民兵和恐怖组织袭击。

而伊朗这一次动用的是他们国内自主研发的法塔赫-110导弹,这可是真正的导弹了,射程可达300公里,据说最新款达到了700公里,速度则是高超音速,一般认为是5马赫。

BBC表示,要拦截这样的导弹必须采用大卫弹弓,而要拦截弹道导弹就需要更好的系统了。

而恰好,以色列也有大卫弹弓系统,这就尴尬了,为什么大卫弹弓也没拦截成功呢?

大卫弹弓属于中程导弹拦截系统,2009年以色列从美国国防公司购买到了该系统。

2012年,以色列完成了一次试验,成功击落了一枚来袭靶弹。

尽管多年来完成了5次试验,以色列也称该系统非常成功地增强了其防御性,但从伊朗轰炸的表现来看,所谓的大卫弹弓也完全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水平。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各个高调宣扬其武力的国家似乎都在吹牛,导弹拦截系统也被过分高估了。

中国东风试射

仅仅是中程导弹就一下子测试出了导弹拦截系统的实战水平,那么如果动用洲际导弹还有谁能够拦截下来呢?

在国庆以前的9月25日,因美方在菲律宾和日本等地布设攻击性导弹耀武扬威,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我国解放军火箭军很快进行了一次洲际导弹试射。

在试射之前,我国提前通知了其他四个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尤其是大洋彼岸的美国,毕竟咱们的导弹就要落在太平洋上。

更为关键的是,我国的这次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精准地击中了预定目标。

要知道,现在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中,就连美国和法国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俄罗斯之前三年连续试射的三次都失败了,可以说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对于我国提前通知试射的行动,美国五角大楼表示,中国的做法很好,很尊重我的身份。

日本就有些不满了,觉得自己离得这么近都没有得到通知,这也太不给面子了。

其实,我国之所以只通知常任理事国,一是因为五个国家的地位相当,二来是因为美国、俄罗斯和欧洲都有发射火箭的能力,甚至拥有自己的洲际导弹,在这方面大家是一个圈子的。

至于日本嘛,连成功发射火箭都做不到,根本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这让它很是破防。

我国东风31的精准命中目标则更加是显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五常看家底的功夫,似乎只有我国真正掌握了全部技术,而其他四位也就是吹得厉害,实战方面还是差了一点。

也正因此,东风31发射以后,周围瞬间就安静下来了。

洲际导弹何以达到20倍音速?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战略武器之一,洲际导弹不仅自身杀伤力大、打击目标快,而且能够搭载核弹头,是各大国最忌惮也最信赖的武器。

之所以具有如此超然的地位,就在于洲际导弹能够达到20倍音速以上的速度,以现有的技术来说,虽然已经有理论能够拦截,但却从来没有任何真正具备实战能力的拦截系统。

为什么洲际导弹能够具有如此赫赫威名呢?这其实都得从它的原理说起。

我们在上文中说了,洲际导弹的其中一项技术就是火箭发射技术,这就是它与其他导弹不同的地方。

多数常规导弹都是以固液态燃料或者发动机为唯一动力,对目标进行打击,但洲际导弹却是依靠地球重力进行打击。

常规导弹往往是在地球大气层内对目标实施弧形打击,而洲际导弹在地面发射的时候其实是一枚小型火箭,它会以自身燃料笔直地发射到太空方向,大约3-5分钟到达距离地面150-400公里的地方。

抵达地球表面后,洲际导弹的速度已经突破了7公里每秒,基本上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开始围绕着地球匀速飞行,这就进入到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时,洲际导弹的第一燃料使用完后脱落,开始使用第二燃料加速冲向太空,抵达大气层外沿后,会绕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做亚轨道飞行。

第二阶段非常消耗时间,一般需要运行将近半个小时才会完成。

当这个准备阶段完成后,洲际导弹露出核弹头,同时为了规避对手的侦测,对洲际导弹实施拦截,所以洲际导弹会在这一刻释放一些金属气球干扰拦截系统。

这些东西释放完毕后,就可以开始朝向地面目标进行打击了。

在第三阶段中,洲际导弹依靠本身具有的第一宇宙速度,在下坠时靠着地球的重力又不断加速,基本上抵达距地面100公里的高空时,就可以达到4公里每秒的速度,约为11倍音速。

到达地面时,导弹速度则已经达到了20倍音速,俄罗斯和美国的洲际导弹则可以达到26倍,从下坠到打击目标消耗的时间不足一分钟。

如何拦截洲际导弹?

因此,在如此巨大的动力和不可思议的速度面前,被打击目标极难反应,现有的拦截系统也很难发挥作用,甚至就连检测都非常困难。

虽说现在的太空红外检测仪和超级计算机,在理论上有能力检测和计算洲际导弹的速度和轨道,但实战拦截还是很困难。

毕竟,东风31一次最多可以携带9枚分导式核弹头,而我国又不止一台导弹发射车吗,只要一枚击中目标,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更何况,洲际导弹还可以改装成末端机动弹,即在弹头上加装多个可以控制飞行姿势的小飞翼,让弹头可以改变轨迹。

还一种水漂弹,可以利用升力进行滑翔实施机动突防,有时候还会携带上尾喷动力,靠着突然改变的动力和速度突破导弹拦截系统。

目前军工专家们只有2套理论上的洲际导弹拦截系统,其一是使用高能激光拦截。

激光武器有着发射快,使用灵活的特点,能够在几秒钟内调整方向。

而且针对洲际导弹的多弹头攻击,它也可以做到两到三秒钟,攻击一个弹头的程度。

但激光武器目前的发展太过虚幻,根本还没有实际的研发和试验。

据说有一种微波束武器,能靠破坏导弹的电子元件对其进行破坏,但这就更加遥远了。

军工专家目前唯一可以实际操作的,也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核爆产生的冲击波,进行范围攻击与拦截。

总体来说,这方法和导弹拦截系统的原理差不多,都是导弹对轰,只不过洲际导弹拦截系统需要动用核弹。

目前来看,人们不仅仅是高估了各国的导弹拦截系统,也高估了很多国家的洲际导弹。

作为一种要穿梭于大气层和太空,以20倍音速运行的导弹,它存在相当多的技术难点。

首先就是材料的问题,按理说各国都有发射火箭的技术,发射原理相同的洲际导弹应该很得心应手才对。

但火箭允许达到700吨的重量,而洲际导弹却要削减1-4倍的重量,这就对材料有着更高的要求。

比如说,洲际导弹的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温度就高达几千摄氏度,飞行时还要在几十个大气压下进行工作。

当然这种发动机所产出的功率也是巨大的,有多大呢?几百万千瓦,都足够一个城市的用电量了。

光凭这一点,就能体会出来洲际导弹的发动机制造材料和工艺,不是一般国家所能掌握的。

与此同时,这么复杂的环境又对制导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洲际导弹发射升空之后,完全凭借制导技术锁定目标,在整个长达35分钟的运行过程中,要确保制导设备在导弹爆炸前都要完全承受外部的苛刻条件。

现如今的世界大国中,有很多就是制导技术不够导致武器完全失效的,如印度。

而一些国家制导技术差一点,可能导致导弹的精度变差,不能打击预定目标。

所以说,即使拥有了火箭发射技术,也才仅仅是迈入了洲际导弹的第一步而已。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