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岳以其雄伟的姿态傲立于世,更是有无数诗人称赞、歌颂它们,但偌大的中华土地——只有一座山被称为“中华龙脉”。
那就是-秦岭,我们常说“天下龙脉出昆仑”,而秦岭就是昆仑山脉的一条重要分支。在历史中,秦岭在我们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的存在不仅改变了中国大陆的自然格局,还带来强烈的“南北差异”,更有“一座秦岭,半部中国史”的说法。
秦岭在中华文明中是什么地位?
秦岭为什么能在众多高山中脱颖而出被人称呼为“中华龙脉”呢?那是因为中华文明的点点星火在秦岭燃起,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从秦岭走向华夏大地。
秦岭北麓陕西段终南山下是黄河支流渭河盆地的核心地带,是黄土高原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这里气候温润,膏壤千里,我们的祖先选择在这里居住下来。
在秦岭北麓蓝田境内发现了蓝田猿人,距今已有115万年的历史,蓝田猿人在秦岭繁衍生息,把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
此后有更多的原始人来到秦岭生活,从猿人到智人、新人,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秦岭地区的远古人类走过了上百万年的艰难历程。
也是华夏文明诞生的摇篮,中国数百万年的历史画卷从此展开,华夏文明的曙光从这里出发。
秦岭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这里成为统治者施政的首选之地,长久以来这里都是古代帝王活动的政治中心。
在古代传说中,炎帝、黄帝、伏羲、女娲等中华民族先祖们就居住在秦岭地区,而后人对他们的祭祀、纪念活动也再次开展。
而在秦岭也见证中国古代历代君王活动的政治舞台,周人始祖后稷带领族人长期生活在北麓渭河附近,更是在渭河下游建立王朝,史称西周,这是第一个在秦岭建立的国家。
而在后来秦岭见证了中国的大统一,秦人祖因替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到赏识,被册封在“西垂”之地,也就是现在的秦岭北麓甘肃段。
秦人最终消灭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当时的秦始皇政治权力已经达到顶峰,所对都城的修建尤为用心。
秦始皇所建的都城咸阳横跨渭河两岸,更在规划中将秦岭作为南大门,而秦始皇死后也埋葬在秦岭骊山脚下,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随着的汉朝、隋朝、唐朝等,都是以秦岭为活动中心,其统治者们更是多次在秦岭中居住,如骊山温泉宫、翠微宫等。
从神话传说再到古代君王,秦岭一直都是创造者和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所以古代的堪舆家就把秦岭视为龙脉,有着“君山龙脉正结于此”的说法。
中华龙脉
不只是因为古代君王的原因,秦岭才被称为“龙脉”,从地形上看,秦岭就像一个“巨人”,它的头枕着青藏高原,左臂搂抱着黄土高原。
右臂牵手蜀楚大地,一双大脚登住华北、江汉平原,以君临天下的气度总览华夏众山,与昆仑山脉构成中央山脉,成为中国大陆的“主骨架”。
秦岭、昆仑、帕米尔高原、阿尔卑斯山首尾相连,构成一条长达1.2万公里的山脉“长廊”,构筑起欧亚大陆的脊梁,而秦岭在其中犹如“龙首”,傲然屹立世界东方。
在10亿年前,地球还没有一点生机,此时秦岭造山带已经形成了最古老的基地,随着地壳的运动,秦岭逐渐形成。
秦岭作为,中国大陆腹心的山脉,具有地理分界意义的山脉。如果我们从高空俯视秦岭,就会发现它把中国的南、北方连接在一起,为长江、黄河奔腾入海连续力量。
当巴颜喀拉山留下的雪水一路向东800公里,向着长江、黄河流入,但如果没有秦岭的存在就没有现在的长江、黄河。
而秦岭被分为四个板块,在东北的板块被称为大秦岭,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境内,主峰叫“太白山”。
在大秦岭,有着秦岭“四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羊、朱鹮,也是两座千年帝都—长安与洛阳所在之地。
而大秦岭也是我们熟知的侵略,四板块之中的“老大哥”。而秦岭的东南被称为“巴山板块”,位于汉江、嘉陵江、长江之间,有神农架、武当山等。
虽然东南区域,与北面有些相似,但更加秀丽妩媚。大巴山也被称为大楚山,是巴人、楚人的“父亲山”。
“巴山板块”有着浓重的神秘色彩,神农架野人迷踪、大巴山华南虎虎啸等神奇故事,在2016年神农架国家公园成立。
西南的“岷山板块”位于白龙江、嘉陵江、岷江、黑河之间,有九寨沟、黄龙胜景就在岷山之中,主峰雪宝定海拔5588米,是秦岭的最高峰。
岷江曾被认为是长江之源,其中生物种类丰富,有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岷山也被称为蜀山。
秦岭西北面被称为“西倾板块”,西倾山的地貌与青藏高原非常相似,也是唯一在秦岭中有一块草原面积大于森林面积的板块。
作为中华版图的中央地带,秦岭的触角伸向中华大地的四面八方,横贯中国大部中部,跨越甘肃、四川、陕西、重庆、湖北等省市。
秦岭见证了中华历史,更是养育了我们,与黄河、长江成为中华三大地理符号,组成“一山两河”地带,也是地球创造的“奇迹组合”,所以它才被称为“中华龙脉”。
中国古栈道
在今天秦岭中还有一条残存的古栈道,在先秦时期,华夏族人穿越山高河流,冲破重重险阻,修筑了密集的秦岭古道群。
在公元前3世纪,秦惠王为了开发四川,开始从褒城堡古至眉县斜谷的褒斜栈道,这条盘旋于高山峡谷之间的栈道长约235公里。
这条栈道为悬崖峭壁,下面就是滔滔江水,在那个没有时期,是无数先人付出生命才修建而成。
历经几代人修造,形成了规模宏大、规划整齐、建造精巧的古代空中走廊,更是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
陈仓道和褒斜道是秦岭入川最有名的栈道,而子午道、傥骆道有着蔡伦墓地,张赛之墓,还有摩崖石刻、唐兵马遗址、竹林八卦阵等。
在唐玄宗之前子午道很少有人行走,但因杨玉环爱吃荔枝,玄宗派人去涪陵运送荔枝,子午道才逐渐热闹起来,子午道也有个别称“荔枝道”。
秦岭古道缘,丝路驼铃悠,一路走向中亚、欧洲各国。虽然秦岭古道修建和行走都无比艰辛,但它有着探索、开拓、延伸、沟通、发展的力量,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舞台。
如今,秦岭的高速公路和高铁与世界无限沟通,“一带一路”大格局正加速形成,纵观历史,秦人为了走出去,付出了多少汗水与生命。
古人冒着危险运送货物,而现在为了让秦人安全、快速走出大山,形成南北贯通,我国直接在秦岭逃出一个大洞。
就是现在世界第一隧道—终南山隧道,总耗资40亿。为什么一定要挖穿秦岭呢?原本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出去的秦岭,现在只需要20多分钟。
而为了修建终南山隧道可不是那么简单,每天工人想要前进5米都非常费劲,俗话说得好“架桥容易,架洞难钻”。
当时的施工现场PM2.5重度超标,浓见度非常低,十米内看不清人,工人还要随时面对临岩爆风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员伤亡。
整整六年终南山隧道才被打通,而现在围绕秦岭的五大城市群因秦岭高速构成了“沿海一条带”“沿水两条带”相对的“沿山一个圈”。
秦岭高速不仅可以连接沿海、贯通凉水,还可以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引擎,带动了中国50%的经济发展。
曾经秦岭战马嘶鸣、商贾喧嚣、文人汇聚、百姓往来的秦岭迷道已隐没在历史深处,而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栈道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精神财富。
秦岭,隐藏着中国文化密码,是生生不息人文中国的传统根脉,在千年前,张载在秦岭说下“民胞物与”“为天地立心”的名言。
更是孕育着无数生态秘境,是生生不息生态中国的绿色根源,秦岭山势巍峨、雄辉壮丽、沟峪纵横,生态分层而居,生态系统完成,自然景观独树一帜。
秦岭有着“中央空调、中央水塔、中央氧吧、绿色碳库、中央物种基因库”称呼,秦岭不只是一道天然屏障,保护中原,更是我们文化的起源地。
秦岭虽然不是中国最高的山峰,但以山脉对历史与文化的贡献论,大秦岭绝对不能与任何一座高山做比较。
而在国外的认知中,秦人统一了中国,所以“秦”成为中国国际代名词,所以在国际上,秦代表的就是中国。
所以国外认为秦岭是“中国邻”,也成了中国地理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说“随着中国全方位崛起,秦岭将作为中国地理标志,并将引发全世界瞩目。”
参考资料:
春晓.云横秦岭[J].旅游纵览,2020,(20):55-57.
党双忍.大秦岭中国地理标识[J].西部大开发,2017,(03):37-41.
雷虎.秦岭穿行:碾过南北分界线[J].新青年(珍情),2011,(01):46-47.
周萌.秦岭,中国龙脉[J].初中生之友,2009,(32):66.
候勇军.中国龙脉——秦岭[J].森林与人类,2004,(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