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欧盟方面传来消息,就对华反补贴调查做出了最终裁决,决定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7%~35.3%的反补贴税,从10月30日正式生效,为期一共五年。
欧盟这一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引起了中方的坚决反对与抗议。为了反制欧盟,我国直接叫停了车企赴欧建厂的计划,意大利、法国等多国相继传出噩耗,德国甚至要为此损失超过300亿。有人评价道:中国的反制精准且强力,完美找到了欧方的痛点,可谓是打蛇打七寸。
但其实这样的言论还是过于浅薄,许多看客其实依然没看清楚我国这次反制手段的真正想法,这实则是一个技术+人才双丰收的顶级阳谋。
中方的反制
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前几日中国政府要求国内一众车企暂停在欧洲的扩充项目,包括寻找新建设基地、签署新协议以及品牌宣传等一系列相关工作也被全面叫停。目前已知的某动力电池中企,已经决定暂停投资在德国的两家电池工厂,且没有具体复工时间,也就是无限期停建。
这两家工厂分别选址于德国勃兰登堡州与萨尔州,其中萨尔州是一座电池模组和装配工厂,设计产能24吉瓦时,原计划在今年全面竣工。而勃兰登堡州的则是一家电芯工厂,设计年产16吉瓦时电芯,原计划明年投产。
两座工厂的叫停保底会为德国造成300亿人民币的项目损失,更致命的是德国将失去动力电池的发展先机。除此之外,某个中企的意大利建厂计划现在也已经全面延期。
而就在上周一,大众汽车工会主席对外宣布,将正式关闭至少三家德国本土的汽车工厂,同时裁减掉数万名员工,欧洲剩余工厂的规模也要进行大幅缩减。消息传出后,瞬间点燃了工人与大众管理层之间的火药桶,目前大众总部的抗议声沸沸扬扬,成千上万名工人集体决定要从下个月一号开始正式罢工。
追溯上一次大众关厂,还是1988年的美国威斯特摩兰工厂,所以这不仅是大众时隔40年来再次关停的汽车工厂,也是大众成立87年首次选择在大本营关闭的德国工厂。同时这也违背了大众在1994年签署的长期就业保护承诺——2029年前不裁员协议。
大众在全球坐拥68万名员工,40%都是德国工人,因此关闭德国工厂一定会引发本土工人的下岗潮。这引起了德国工会的强烈抗议,德国最大工会IG Metall甚至断言称:这个决定动摇了大众汽车的根基。
可问题来了,百年传统汽车豪强,为何要顶着社会舆论与政府压力,也要强行关停本土工厂呢?答案很简单,大众顶不住了,从大众集团各个高管的发言与现阶段公司的财务报告就能窥见一二。
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销量同比下跌0.6%,下探到434.1万辆。营收利润同比下降11.4%,跌至101亿欧元。其中大众核心乘用车品牌的营利也从去年的16.4亿欧下滑到9.66亿欧,这与大众“降本节流”计划的所定目标可谓相差甚远。
将视角集中在中国市场,大众可谓是赔钱又亏量。上半年第二季度大众竟然出现罕见亏损,损失高达1.93亿欧元,要知道去年同期大众的成绩单可是盈利高达3.48亿欧元。巅峰时期,中国市场曾占大众总销量的四成以上,而现在大众的最大单体市场正在逐渐萎靡丢失。
面对销量端和利润端扑面而来的双重压力,大众只能选择缩减产能,关闭工厂来节约成本。可第二个问题又来了,既然中国市场下滑最严重,那按照常理而言应该关停中国工厂才对,大众为何要关停欧洲甚至是本土工厂呢?
因为最致命的问题就出在德国工厂上,欧洲的老爷们实在是太能折腾了。在不久前欧盟定下了2025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标,要求明年在售的所有新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超过每公里93.6克,超过就要对车企处以高额罚款。诸多欧洲车企,除了特斯拉、吉利沃尔沃外,包含大众在内的所有车商都不符合该标准。而按照欧盟规则,每辆车超出一克二氧化碳就要面临95欧元罚款。
此外俄乌冲突后,失去了廉价天然气的德国,其能源价格也在不断飙升,间接抬高了大众汽车成本。至于德国工厂的工人,在数月之前还联合起来,要求大众汽车为12玩名员工涨薪7%。对此大众回应道:我们不仅不可能涨薪,反而还要进行大规模裁员,甚至还要将剩余员工薪资至少削减10%,。
可以直观的看到,大众集团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成本下调,而成本居高不下最突出的问题就出自于欧洲乃至德国本土。所以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大众集团即便选择在中国建厂生产,再转移到欧洲销售,其成本也能比欧洲更加低廉。
同时大众也在用事实告诉我们,在过去多年间,大众都是在用从中国赚取的利润去养活德国工人。同理,如果中国车企选择前往欧洲建厂,资本们的确有可能一举打开了欧洲市场,但中国的万千工人却依然要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哺育欧洲。
对华产业链转移
仍在近年来,德国产业外流已经成为了大趋势。根据中国德国商会报告显示,超过90%的在华德企决定在中国继续拓展业务。奥迪去年在长春斥资182亿人民币建设新能源项目;宝马今年在沈阳建设第三家工厂;大众加码安徽,同时决定与小鹏联手研发下一代电车,我们甚至可以称如今的中国才是大众唯一的核心市场。
欧洲之所以希望中企大规模海外建厂,技术是其次,最关键的留住人才的火种,人才才是技术发展的最大推动力。而在最近一年中,欧洲大规模裁员已经并非新鲜事了,其中一部分是好吃懒做的底层工人,典型就是德国工厂,但也有一部分是精英阶层。
对于这些精英阶层而言,只要自己不愿意离职,从法律出发企业是没有任何权利与办法强行逼迫他们离职的。而这部分精英人才的流失,更多是被别的企业重金挖掘了。
比如国内企业比亚迪的挖掘力度就堪称一绝,2016年比亚迪招聘沃尔夫冈·艾格就任全球设计总监,此人曾服务过奥迪、阿尔法、菲亚特等诸多全球知名车企,如今成了比亚迪设计界的中流砥柱。后来比亚迪又从大众挖走米开勒·帕加内蒂担任全球内饰总监,奔驰S的游艇环抱式设计就出自于此人的手笔。比亚迪的全球外饰设计总监同样是从法拉利挖掘得来,名为胡安马·洛佩兹。
时至今日,大众关停本土工厂,多家德国车企加注中国市场,诸多人才纷纷来华建设,我们可以说是直接把德国百年车企的根给刨了。人才的引进能帮助我们培养下一代年轻人,相信未来不出一代人的时代,世界汽车豪强格局将会重构!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深一度|大众考虑关停德国工厂背后:德国汽车工业的战略转移
澎湃新闻:史上首次!大众考虑关闭两座德国工厂,能否扭转严重形势?
每日经济新闻:大众、宝马、奔驰领衔!德系车企表态“加大在华投入”,专家称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