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大国,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没有消失耕作的传统色彩。农村、乡下、郊外,依旧随处可见一亩亩农田。

农田中,或许还有农民伯伯在辛勤耕作,只为了冬天休息的时候能不愁吃喝,五谷丰登。

如今的农民能有自己的土地,离不开打土豪斗地主,更离不开分田到户,分田单干。现如今,生活富足了,竟然有不少人开始质疑分田到户还有没有用,会不会落后于时代?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要想知道分田到户会不会落后,必然要了解分田到户的历史背景。

分田单干不简单

为什么要实行分田到户?第一个背景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大家同工同酬,但是这样一来,张三耕了十亩地,李四耕了三亩地,然后还是一样一人吃一碗饭,这搁谁心里能平衡?

如此长久下去,大家都摆烂了,再加上人民公社化时期还有浮夸风,每个人做了什么,那就更加真假难辨了。

第二个背景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分田到户的成功经验,1978年,十八位农民抱着拼死一战的态度,开始承包土地,拉开了全新时代的序幕。截止到2018年,小岗村的集体收入高达10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0元。

总之,从这些背景来看,分田到户在历史长河中,确实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让农民的生活衣食无忧。然而,为什么到今天,竟然会受到质疑呢?

分田单干为啥被质疑?

首先质疑比较多的是,分田到户实施了这么久,结果嘛,农村还有一大堆的低保户。

有很多人看到低保户,下意识就将低保户和贫穷联系到了一起。

其实,低保户不一定贫穷,低保户的确认标准有两个,一个是丧失劳动力,一个是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

再简单点来说,是否贫穷,还要看收入,支出,负债等多个方面,低保不一定贫穷,就无法根据低保认定分田到户不行。

其次,分田到户之所以会受到质疑,可能还有机械化发展的原因。

就拿湖南来说,又是AI赋能,又是农机装备科技创新,随着机械化不断发展,一个人的人力,能负责的农田范围越来越大,勤劳的人在一亩三分地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懒惰的人靠着一亩三分地混沌度日。

公平吗?这确实是有点不公平。

最后,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可知,农民工数量增加0.6%,但是本地农民工数量减少2.2%,外出务工的农民增了了2.7%。这个数据很显而易见地说明了,背井离乡的农民工越来越多。

但是,自从21世纪以来,压根就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分田,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年富力强的农民工去大城市干活,农村留下了老弱妇孺看着田地心有余而力不足。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土地的浪费。这或许也是分田到户遭受质疑的原因之一吧。

就实际情况而言,在新时代,新背景,机械化十分普及的今天,分田到户的质疑声不绝于耳,然而,实事求是地说,分田到户真的落后了吗?真的不适用于目前的国情了吗?

分田单干真的落后了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首先,分田到户这就是一个公开的固定形式而已,具体怎么操作,怎么与时俱进,这还是要灵活变通的。

像湖北襄阳,就推出了小田并大田,说白了就是没空种地的农民,把田地出租,每个月收收租金。改变了分田到户模式了吗?并没有,出租的田地还是属于自己的责任田,这简直是一举多得。

其次,农田的数量日益增多,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数量大大增加,高达1758万亩。除此之外,还有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国的耕地永远都不可能消失,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分田到户就还有发展的空间。又怎么会落后?又怎么会不符合目前的国情呢?

最后,很多人认为,土地分田单干不适合机械化的发展,毕竟这么小面积的田地不适合大型机械化发挥,但是,种田就一定要依赖机械化吗?机械化目前还不是必需品,既然目前还走不到,还没必要到机械化那一步,用机械化来驳斥分田单干,这不是很荒唐吗?

当然,关于劳作方面,也有集体化,和分田单干,还有现在这种大田并小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做法,那么,究竟是哪种更适合我国目前的农业形势呢?

哪种模式最适合?

个人感觉还是分田单干,首先,集体化和大田并小田,都有着各自不可避免的缺陷,集体化的话,个人的约束力不够,大田并小田也仅仅一个区的试点而已,背后压根就没有国家信用的背书。而分田单干就没有这么多顾虑。

其次,山西的太原,山东的曹县,都举办了提高农民素质的培训,就结果而言是好的,效果是正面的,反馈是积极的。而这,也有力地证明了,农民也是有进步和提升空间的。那么,哪种模式最能给农民尽可能大的发挥舞台呢?

大田并小田,那么一些小田农民只能收收微薄的租金,集体化的话,又会有些农民浑水摸鱼,这么一比较,自然也就只剩下分田单干了。目前我国的农业形势依旧重视农民个人的发展,那么,最适合农民的,应该还是分田单干。

最后,种地的农民无疑大多数都在农村,但是根据《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研究报告2021》中明确指出,全国农村人口60岁及以上占比高达20.04%,农村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农村人口老龄化同哪种模式更适合农业形势有关系吗?很有关系,毕竟真正种地的还是那些农民。这些农民老龄化,这就决定了,他们身体各项机能已经减退,让这些农民去搞大田并小田,去搞集体化,搞得来吗?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吗?

当然,以上都是一家之言,至于哪种农业模式更适合如今的农业形势,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结语

综合来看,分田到户确实不算很先进的农业模式,但要说分田到户没用,落后,拖后腿,那可就有点过了,分田到户了这么多年,坚持了这么久还没有崩溃,和那个混乱的集体化相比,好得不是一星半点,至于大田并小田,这种新兴的农业模式,未来会怎样其实也不好说。

但是,探讨问题还是要立足当下,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当下而言,分田单干的生命力还没有衰退,它还在维持着我国农业的稳定,那些质疑分田单干的人,吃饭砸锅,好意思吗?

信息来源

AI赋能农机,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小田并大田” 富民强村新引擎-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3年净增1758万亩,耕地这个“命根子”守得更牢了 - 新闻动态 -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山西太原高素质农民培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曹县开展高素质农民经营管理培训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社科院报告:农村人口老龄化严峻,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20%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