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昨天发布了《项英为何不能参加长征?》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八路军在华北发展得很快,仅用了三年时间,队伍就从5万人发展到了50万人。

蒋介石气得目瞪口呆,破口大骂手下的喽啰,说他们都是一群饭桶,

“国民党失地,日本与延安分地”,“本党统治之土地,将一失而不易复得”,“再一两年定不止一百万,那时还有国民党活路”。

为此,他要求华北的国军抓住一切机会搞摩擦,想尽一切办法压制八路军的发展空间。

但是,华北的八路军已成气候,稍有受制,便做出有力还击。

北方局书记刘少奇更是直接升级为中原局书记,大有打开华中局面,将黄河南北连成一片之势。

蒋介石再也坐不住了,决定动刀子。

不过,八路军的势头太大,有点惹不起;南方的新四军这三年来基本没什么发展,先拿它来练刀。

其实,自新四军诞生之日起,蒋介石就必欲灭之而后快了。

在对新四军进行改编时,蒋介石就有意将其分割成好几部分,分别处于国军和日伪军的包围之中。

其中,顾祝同的第三战区管控新四军长江以南的部分;李宗仁的第五战区管控长江以北的部队,虎视眈眈,只要时机成熟,就要吃人。

日本侵略者打得最凶的时间,主要是在1937年和1938年,到了1939年,战线拉得太长,力有不逮,不得不放缓了脚步。

老蒋因此在1939年初日记里提醒自己:“目前急患不在敌寇,第一在共党之到处发展,其次则在沦陷区游击队之纷乱。”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苏联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欧洲。

老蒋自恃苏联这时候必须依赖自己拖住日本,不敢对自己怎么样,杀气陡生,要求所有长江以北的新四军部队悉数开回江南。

同时,不断调整部队,分派重兵从安徽东部向江北的新四军聚拢过来。

一时间,战云密布。

毛主席一眼洞察其奸,同时也料定了老蒋目前还不敢公开撕破统一战线,命令江北的新四军不仅不能退到江南,江南的新四军反而北调到江北以稳固地盘。

1939年11月,毛主席甚至发电报给刘少奇,明确指示:

“整个江北的新四军应从安庆、合肥、怀远、永城、夏邑线起,广泛猛烈的向东发展, 一直发展到海边去,不到海边决不停止。”

1939年12月,又发布命令:

“皖南方面抽一部分干部,要武装过江北,发展和巩固津浦南段地区。陈毅方面,抽有力部队过江,发展扬州以东地区。”

毛主席还担心项英看不清局势,专门致电鼓励:

“凡遇军事进攻, 准备在有理又有利的条件下坚决反抗之, ……绝不轻言退让。”

毛主席想的是,这三年来,新四军被捆住了手脚,一直得不到大的发展,那么,就利用这次机会,就跳到江北地区发展,那边再派八路军主力南下,两军在华中地区实现大会师。

但是,项英的表现很迟缓,几乎没有反应。

1940年3月22 日,老蒋提示国民党军令部制订出《剿办淮河流域及陇海路东段以南附近地区非法活动之异党指导方案》,做出了详细部署:

“以李品仙、韩德勤各集团之一部, 进出于淮南路以东及洪泽湖以南地区, 以李仙洲军( 附骑兵一师) 与韩德勤部之一部, 进出于淮河以北地区, 将该地区内非法活动之异党压迫于大江以南, 或相机剿灭之。务须截断新四军与十八集团军南北联系。”

毛主席即于3月29日致电刘少奇、项英等:

“华中之皖北、淮北、苏北成为顽方必争之地,目的在隔断我八路军、新四军之联络,陷新四军于危境。陈毅部队立即应当向苏北发展。军部及皖南部队应预先有所准备 ……,向苏南陈支队靠拢,再向苏北转移。”

为了接应和支持新四军,毛主席要求八路军快速抽调兵力向南发展,规定八路军的一个主力团要在一个月内抵达安徽东部,八路军115师344旅在二个月内要到达淮河区域,三个月内要组织到足够的力量到达苏北扬州附近。

项英的答复却令人失望。

项英在4月14日致电延安:

“就江南现有力量在大变中不能支持局面,是否目前可允许江北部队南调。”

两天之后,即16 日,又补发一电,提出:

“我主张将近调江北之叶(飞) 、张( 道庸) 两团全部急返江南,以应大事变。”

显而易见,项英的想法是要新四军留在江南与国民党军相抗衡,另外还要江北的新四军派部分兵力回江南“以应大事变”。

项英如此不开悟,毛主席大为着急,于5月4日起草了一封近3000字的指示信,把这个问题讲通讲透,并顺带警告了一句:

“否则就将再犯1927年的错误。”

毛主席没有想到,就是这一句,惹毛了项英。

项英把这封指示信摔给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情绪失控地写辞职信:

“为了保证中央方针与党及革命的利益,我郑重请求中央,立即派一政治局委员到四军及东南局负责领导之责。目前斗争局势正是紧张复杂,为了不致使鄙人重演1927年之错误,而影响党与革命之发展和胜利,应公开宣布撤我之职,是属必要。”

项英为何会对“1927年的错误”反应如此激烈呢?

“1927年的错误”指的是陈独秀在1927年犯下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妥协退让,这个错误,几乎让我党遭受到了灭顶之灾。

偏偏,王明在1938年的“12月会议”之后,致力推行“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片面强调国共两党精诚团结,忽视两党之间抗战路线的区别。

毛主席不得不在1938年9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把“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作为政治纪律提出来,并多次单独与项英展开交谈,要求新四军尽快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项英在坚持南方游击战争以及组建新四军做出过巨大贡献,居功自傲,当他看见毛主席把他和王明所推行的“一切服从统一战线”说成是“1927年的错误”,不由得恼羞成怒。

写了辞职信后,他又气冲冲地召集袁国平等人开会,赌气说自己犯了路线错误,以后不干了。

可真别说,他这一撂挑子,就把毛主席给难住了。

毕竟,新四军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有他在,就能更好的团结各级干部,也防止国民党拉拢分化,有利于新四军的团结稳定。

毛主席只好在5月23日起草了一封回电,肯定了他的革命功绩,稳定好他的情绪。

如此一来,他就继续呆在皖南。

大祸就要从天而降了。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