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市,当地举办了一场中国援巴勒斯坦拉马拉道路(北京路)延长项目的开工仪式。
按说我国在基建方面确实数一数二,其他国家找咱们干工程、建项目也十分正常,但这次我们却显得十分“磨蹭”。因为一条不到3公里的路,这次中国要修12个月,难道号称“基建狂魔”的中国,也开始磨起洋工了?
中国基建开始磨洋工了?
要说中国基建会“磨洋工”,那根本就是没有的事。
2024年8月5日,柬埔寨德崇富南运河正式开工,全长约为 180 公里,待建成之后,可将柬埔寨的首都金边与西哈努克港以及贡布的深水港紧密地串联起来。
而通过这一连接,货物可以直接从柬埔寨的港口运往世界各地,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风险,并且还能更加便捷地融入全球贸易市场。
这么重要的工程项目,开工之后我们并没有含糊,在开工仅 20 多天内,就已经挖完了20公里的路。
保证质量的同时还保证了速度,这要是交给其它国家,指不定连我们的一半都达不到。
对柬埔寨如此,对其他国家也一样,因为中国向来都是平等对待国家,既然答应好的工程,必定会全力以赴,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磨洋工”的说法!
当然,这句话也包括了此次巴勒斯坦的马拉道路(北京路)延长项目的建设。
不过根据《中东瞭望》最新报道的消息来看,此次我国实施的拉姆安拉道路延长项目,总长度仅2.776公里,建设工期却长达为12个月。
既然我们的基建不会磨洋工,为何建设工期还会那么长呢?不少网友猜测,这很有可能是因为闹得沸沸扬扬的巴以冲突!
潜在的“冲突”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目前巴以冲突仍在持续并且十分激烈,可以说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这场冲突都给双方带来重创,并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但最无辜的,无疑就是那些生活在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
截至 2024 年 11 月 13 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导致 43712 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03258 人受伤。
巴勒斯坦国大致分为两个,一个是在加沙地带,另外一个是在约旦河西岸,他们分别是由哈马斯和法塔赫管理。
虽然都叫巴勒斯坦,但是这两位管理者对国家、政治的理念并不相同,相当于现在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之间的“水火不容”。
法塔赫这边之所以不会发生冲突,是因为他们早就已经与以色列和解了,但是哈马斯无法接受和解,这就造成了现在战火纷飞的局面。
虽说法塔赫区域达成了与以色列和解,但这绝不意味着约旦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就能够完全处于绝对安全的境地。
毕竟战争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一旦战争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你能保证一只失去控制的动物,下一秒不会成为“误伤”你的猛兽吗?
很显然,法塔赫也知道这个道理。
此次给他们修建的道路位于拉马拉市,这在巴勒斯坦(法塔赫管理区域)相当于国家首都般的存在。
既然拉马拉被确立为巴勒斯坦(法塔赫管理区域)的首都,那么在隔壁这样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冲突”。
2023年 7 月 16 日凌晨,在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拉马拉市,以军发生过一次严重误击事件,误将另一支友军当成了巴勒斯坦抵抗武装,开枪射击造成至少 2-3 人伤亡。
此外在巴以冲突(加沙地区)过程中,一些冲突场景靠近拉马拉的周边地区,这就导致流弹等威胁波及到拉马拉,炸死了不少无辜的民众。
只能说他们正处于和平的时代,但不完全拥有和平带来的安全。
到了这个时候,一个在世界上拥有话语权的国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他们来说。中国就是最好的“守护神”。
中国的话语权有多重要?
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是众多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依赖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这种紧密的贸易关系,使我国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贸易谈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在这一点上以色列不敢侵犯我们。
2024 年 1-8 月,以色列与我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 144.76 亿美元,其中我国对他们的机械、电气、音像和电子设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且就在今年上半年,中以两国开始了汽车产业的合作,如今我们已经成为以色列第一大汽车供应国。
如果以色列敢对巴勒斯坦(法塔赫管理区域)发起攻击,我们完全有权利终止与以色列的贸易往来,这个时候他们的经济将受到空前的打击。
不仅是贸易,我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 倡议,也得到了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截至 2024 年,已有大量国家与中国在 “一带一路” 框架下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这其中,以色列同样是参与方。因为“一带一路”,以色列的国之地位有所提升,间接带火了以色列的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清洁能源等世界领先的新型科技技术。
如果失去了这个平台,以色列要想在亚太,乃至国际上宣传自己,未来可就难多了!
另外中国的军事实力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同时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马拉道路(北京路)延长项目的建设只能由我们来做最合适。
既然这份使命不可替代,我们也绝不退缩,不过这就会导致我们需要考虑的内容更多,进而延长建设需要花费的时间。
修建时间为何这么长?
纵观整个巴勒斯坦,你会发现这里部分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多山地和丘陵,而在约旦河西岸,山脉和丘陵更是纵横交错。
在这样的地形上建设公路,需要进行大量的土方工程,如挖掘、填方和平整工作,施工难度较大,而且成本较高,同时在山区建设公路还需要考虑边坡稳定、山体滑坡等潜在风险。
而且巴勒斯坦的地质条件复杂,有些地区土壤质地松软,这种松软的土壤在承受公路建设所需的重压时,很容易出现沉降问题。
另外巴勒斯坦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湿润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雨季大量的雨水可能会导致土壤含水量过高,尤其是在排水系统不完善的地区,很容易引发公路路基的水毁、边坡冲刷现象;而旱季的天气,可能会导致土壤含水量过低,加之给水系统也不完善,很可能导致路基塌陷的状况。
按说其它国家,只要糊弄性的建好,能交差就赶紧溜了,哪儿还愿意待在这样不稳定的地方。
但是我国对施工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必须要将这些潜在的问题发现,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我们需要花费远高于挖掘柬埔寨运河的时间。
不仅如此,我国还提出了“援建”方案。
既然我来到你们这里进行公路的建设,那我们就要保障你们当地的人身安全,至少不会像之前那样遭受“意外”的袭击。
这也侧面说明中国人既不主动惹事,但也绝不意味着在面对挑衅时会退缩畏惧,你要敢打,我们必将“涌泉相报”,彰显大国之威!
可这么一来而去,修建时间自然也就会加长了。
当地人巴不得建设时间延长
不过对于当地人来说,这肯定是件天大的好事,毕竟只要我们多在一天,导弹就不敢从天上落下,因此他们巴不得建设时间能够延长。
国内一些心善的网友,出于对巴勒斯坦遭遇的同情,纷纷给他们“支招”,让咱们的工人在当地遵循“磨洋工四大不干原则”!
一旦天空飘起了雨滴,形成了降雨的局面,咱们就停下手中的工作。
至于原因,网友表示雨水可能会打湿工作场地,让地面变得泥泞湿滑,增加工作中的危险系数。
当气温飙升,酷热难耐,炽热的阳光仿佛要将大地烤焦时,咱们也得选择暂停工作。
因为网友觉得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出现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工作效率也会大幅下降。
另外在既定的中国休息日、节假日,还有当地的节假日里,咱们也要“坚决”放下工作。
因为网友觉得持续不断的工作,会让人感到疲惫和压抑,适当的休息能够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后续的工作中。
此外如果遇到心情不好的情况,也要适当暂停工作,因为网友认为没有心情,活就会干不好,进而影响施工的质量。
不过真要是遵循了这四项磨洋工原则的话,没个十年半载的还真干不完!但就不知道那时我们到底是去干活的,还是去度假的了!
参考资料:
2024-10-08 环球网 《中国援巴勒斯坦拉马拉道路延长项目正式开工》
2024-10-08 中东瞭望 《中国援巴勒斯坦拉姆安拉道路延长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