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月16日电(汪恩民 曹丹)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建议,强化财政与服务保障,完善以家庭为核心的生育支持体系。
自2014年起,中国逐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相继推出“二孩政策”“三孩政策”。然而,这些政策调整并未如预期般带来生育率回升,少子化问题愈发严峻。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受访者供图
赵志荣基于社会保障相关研究,认为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负担、时间困境、心理焦虑和文化塑造等四个层面相互交织。
对此,赵志荣建议,现阶段应以提高有生育意愿家庭的生育实现率为首要目标,优先从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优化住房和医疗保障以及提供全方位托育支持这三个方面发力,切实降低家庭生育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一方面,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建议设立一次性生育津贴、0岁至3岁关键育儿阶段的定期育儿津贴等。同时,需简化生育补贴的认定和申领程序,加强对补贴发放的监督与管理。”赵志荣说。
另一方面,他建议优化住房和医疗保障。具体来说,为有未成年子女的经济困难家庭提供租房补贴;通过财政补贴和信贷优惠政策,为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提供购房支持;优化孕产妇和儿童医疗保障,减轻低收入家庭的医疗负担。
此外,赵志荣认为,要从社区和企业两个层面为家庭提供全方位托育支持,“支持企业提供托育服务,对设立内部托育机构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通过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