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15日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宣布,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已就加沙地带停火达成协议。分析人士指出,在新一轮巴以冲突延宕460多天之后,达成停火协议有助于缓解冲突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是迈向和平的重要一步。但由于协议的复杂性,其未来实施面临挑战,且巴以冲突的根源性问题并未解决,“两国方案”才是根本出路。
哈以都做出了一定的策略调整
停火协议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将于1月19日开始实施,哈马斯将释放33名被扣押人员,以交换以色列释放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协议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详细内容将在第一阶段完成后公布。
另据美国总统拜登所言,在为期42天的第一阶段中,以色列与哈马斯将实行“完全和彻底的停火”,以军撤出加沙地带所有人口稠密地区,哈马斯释放包括美国公民在内的部分被扣押人员,以色列释放数百名巴勒斯坦囚犯,大量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获准进入加沙地带。停火期间,以色列将就实现永久停火与哈马斯进行谈判,这是协议的第二阶段。在第三阶段,哈马斯将归还被扣押人员遗骸,加沙地带将开启大规模重建进程。
过去数月,多轮停火谈判在多哈和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但都未能达成协议。有分析说,此次谈判为达成协议,双方都做出了一定的策略调整。据当地媒体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给予谈判团队比以往更大的自主权,此前他经常通过严格限制谈判权限,使代表团行动受阻。哈马斯消息人士在接受沙特《中东报》采访时说,哈马斯在此次谈判中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
各方利益博弈
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布的最新数据,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4.6万巴勒斯坦人死亡。停火协议达成前,以色列《国土报》发表评论说,以色列对加沙作战越发力不从心,无限战争只会带来加沙平民、被扣押人员、以军士兵的更多伤亡。
有分析说,实现停火是以色列当下不得不做的选择。一方面,战事久拖给以色列带来巨大压力。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国际关系专家约纳坦·弗里曼指出,尽管以军具有技术和装备优势,但军事行动成本高昂。以色列重要目标是确保被扣押人员获释,但随着战事长期延宕,通过军事施压实现这一目标的效果已明显有限。另一方面,以民众乃至以军士兵对停火协议的支持日渐强烈。据美联社报道,日前约200名以军士兵签署联名信,表示如不达成停火协议将拒绝继续服役。还有许多士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自己在加沙所做的事“感到后悔”,需要时间去消化在加沙目睹的惨剧。此外,以政坛内部一些迹象表明,反对停火的极右翼政党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施压有所减弱,使得内塔尼亚胡在与极右翼势力的博弈中更有主动权。
对哈马斯方面来说,分析人士认为,强硬派领导人接连被以军打死,哈马斯实力遭受重创,亟须停火以恢复元气,对谈判的态度软化,尤其是在最关键的“费城走廊”问题上。
美国影响也是达成停火协议的一个因素。美国是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最大保护伞。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一直偏袒以色列并持续提供军援,饱受国际社会批评,实现停火既可缓解以色列的安全压力,又能为美国在中东政策上减负。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萨米尔·阿纳卜塔维说,此时达成停火协议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以方深陷加沙苦战,国内反战情绪高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受到威胁;哈马斯领导层和盟友接连遭以色列沉重打击,处于艰难境地;而美国现任及候任总统在推动停火问题上“斗法”,都希望在权力交接前实现停火。尽管停火协议达成有利于多方利益,但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仍需进一步观察。
停火协议并未解决冲突的根源问题
多方已对停火协议达成表示欢迎,认为这是迈向和平的重要一步,同时敦促冲突双方全面执行协议。但由于停火协议的复杂性,实施或将面临挑战。
有分析说,协议中涉及的“缓冲区”等表述存在模糊之处,导致停火实际操作出现争议。加沙地带与以色列之间的边境地区历来是冲突高发地,任何摩擦都可能引发停火破裂。此外,以色列极右翼政党可能拒绝接受让步,继续向内塔尼亚胡政府施压。
而在巴勒斯坦内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分析说,停火协议的第三阶段将至关重要,因为它将讨论未来加沙地带的战后治理问题,但巴各派别若不能形成共识,也将给协议实施带来不确定性。
外交学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高尚涛说,停火协议能够推动缓解加沙地带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但巴以冲突的根源性顽疾并未消除,如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扩张问题、难民问题以及彼此的不信任等,这些议题都需要通过复杂的政治谈判才能解决。
以色列区域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尼姆罗德·戈伦认为,停火协议的达成并未解决冲突的根源问题。为了中东地区的长期和平,必须推动落实“两国方案”,“而这在当前以色列政府的强硬立场下很难实现”。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办公室16日发表声明说,以安全内阁暂时不会召开会议表决这一协议。与此同时,以色列继续对加沙地带进行猛烈轰炸,过去一天已造成超过70人死亡。
以色列安全内阁原定16日召开会议,就是否批准加沙地带停火协议进行表决。以总理办公室16日在声明中称,哈马斯违背已达成协议部分内容,试图在最后关头迫使以色列作出额外让步。声明说,以安全内阁暂时不会召开会议,直至得到调解方通知,确认哈马斯已接受协议全部内容。
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16日发布的消息,自达成停火协议消息宣布以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袭击已造成超过70人死亡。生活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对媒体说,当他们庆祝停火协议达成时,以色列对加沙地带进行了猛烈轰炸。加沙地带卫生部门说,15日中午以来死于以军轰炸的巴勒斯坦人遗体被送往多家医院,其中很多是妇女和儿童。
时间线
2023年10月7日 哈马斯突袭以色列,造成约1200人死亡,约250人被哈马斯等巴方武装人员带回加沙地带扣押。以总理内塔尼亚胡随即宣布以色列进入“战争状态”。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斡旋工作也很快展开。
2023年11月24日在卡塔尔等方面斡旋下,以色列和哈马斯临时停火协议生效,为期4天。
2023年11月27日
双方同意将停火期限延长两天。
2023年11月30日 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安萨里证实,双方同意将临时停火协议再延长一天,至12月1日。停火期间,100余名被扣押人员从加沙地带获释,240名巴勒斯坦人从以色列获释。
2023年12月2日 加沙地带战火重燃。
2023年12月11日 以色列向卡塔尔和埃及等斡旋方表示,愿就人道停火换取被扣押人员获释进行新一轮谈判。卡塔尔、埃及和美国等国进行了斡旋,但未能取得突破,谈判陷入停滞。哈马斯称在以军停止“侵略”前不讨论其他事项。
2024年3月31日 加沙停火谈判再次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以色列派代表参加。哈马斯未派代表,而是等待斡旋方与以方谈判结果。
2024年5月14日 卡塔尔称,由于以军对加沙地带城市拉法展开行动,谈判陷入僵局。
2024年8月15日 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在多哈举行,与会者包括以色列、卡塔尔、美国和埃及官员。哈马斯未派代表,但经由斡旋方“传话”间接参与谈判。
2024年8月16日 卡塔尔、美国和埃及三国发表联合声明,称在多哈举行的新一轮谈判具有“建设性”。但哈马斯认为,谈判结果与其7月收到的以拜登新提议为基础的方案不一致,这“只会给以色列更多时间对巴勒斯坦人民犯下罪行”。
2024年11月9日卡塔尔外交部说,已暂停斡旋加沙地带停火及释放被扣押人员的谈判,并将在各方表达出“意愿和严肃态度”后再重启谈判。
2024年12月7日卡塔尔宣布开展谈判的“势头回归”。随后各方斡旋工作重启。
2024年12月21日 哈马斯发表声明说,巴勒斯坦三个派别认为,如果以色列不再设置新条件,达成停火协议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2025年1月13日 以色列外长萨尔表示,以色列与哈马斯正在进行的谈判取得了进展。同时来自巴方的消息证实,哈马斯当天对停火协议草案作出“积极回应”,希望尽快达成停火。
2025年1月15日卡塔尔宣布,卡塔尔、埃及和美国的联合斡旋取得成功,各方就停火和交换被扣押人员达成协议。协议第一阶段将于1月19日开始实施,哈马斯将释放33名被扣押人员,以交换以色列释放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协议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详细内容将在第一阶段完成后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