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十年来,青岛董家口经济区聚焦做大做强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坚持抓百亿级项目、育千亿级产业、建万亿级园区,加快建设国际深水港、循环经济区、绿色新港城,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低碳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和支撑青岛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
董家口港40万吨级矿石码头
在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满载20多万吨超特粉的“比利时”号矿产轮正在进行接卸作业,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董家口矿石码头作业现场更加忙碌。
早在2015年7月,中国矿运旗下的40万吨“远卓海”轮在董家口靠泊作业,标志着中国码头等级从30万吨提升至40万吨,也开启中国港口干散货作业的“大船时代”,至今,仅40万吨级大船,董家口港区就累计接卸超过300艘次。
青岛港建设管理中心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谢绍东介绍:“目前,董家口港区建成投入运营各类泊位27个,包括国内首个、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国内沿海最大的单体油品库区,两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海上航线已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
背靠国际深水大港,海湾化学、青岛特钢等百亿级大项目也相继落户董家口。同时,青岛董家口经济区充分放大港口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规划建设具备国际深水港口优势省级化工园区,2018年,董家口化工产业园获山东省政府批复,有了这块金字招牌,企业争相入园。
“依托临港优势,布局前港后厂模式,这样一方面我们大量的原材料可以通过海运港口,便捷抵达厂内,另一方面,我们的产品,同样可以通过港口装船销往我们国内国外市场。”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物流部部长明坤介绍道。
“随着入驻化工园区的企业越来越多,我们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的同时,不断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项目推进专班负责人程磊告诉凤凰青岛,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通过创建“入企小分队”“三张清单”“正反记实”“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全力助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
金能化学(青岛)有限公司
金能化学项目是西海岸新区的第33个百亿级大项目,落户董家口化工产业园后,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随着项目建设的深入推进,企业需要在厂区内建设一座220千伏的变电站,但这不仅在青岛前所未有,在全省也鲜有先例。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同新区发改局、泊里镇、供电公司、董发集团等单位组建推进专班,连续克服审批、民事协调、管道迁移等重重困难,最终,仅用172天,变电站项目就实现竣工。
金能化学(青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邴良光介绍:“作为化工企业,最担心的就是掉闸、断电,220千伏变电站最大的优点就是安全平稳可靠,为金能高质量安全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董家口经济区连续开展“护航行动”,全力破解服务企业“中梗阻”。如今,金能化学和海湾化学、青岛特钢、双星共同发展成为青岛市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力,董家口化工产业园也完成扩区,总面积达到21.79平方公里,越来越多的产业链项目将目光瞄向董家口。
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经济发展部副团队长刘德业告诉凤凰青岛:“随着4家市级链主企业的带动,我们正全力做大做强高端化工和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两条市级产业链,加快建设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这也是全市面积最大的新兴产业专业园区。2023年,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实现营业收入589亿元,居青岛市各专业园区首位。”
董家口化工产业园
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机遇,汇聚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目前,青岛董家口经济区集聚了产业项目173个,总投资3085亿元,已经完成投资1505亿元,过百亿元项目8个,产值过百亿元企业2家。
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经济发展部副部长丁星表示:“我们将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推动高端化工新材料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打头阵、当先锋。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千亿级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争取早日建成万亿级园区,为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