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能重工”)发布公告,股东郑旭与长安信托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书》,约定郑旭向长安信托转让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股份0.61亿股(占总股本比例5.98%),股份转让总价款为人民币2.82亿元。
此次协议转让后,郑旭持有公司股份0.2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75%。这是自2020年末天能重工控制权由郑旭变更为珠海港集团之后,郑旭再度减持天能重工股份。
见证了天能重工从初创到上市的发展历程的郑旭,此前已在2022年11月以个人身体原因辞去天能重工所有职务。辞职后的郑旭脚步未停,继续创业之路。而此次进行股份转让,或许与其担任董事长并且已多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蓝丰生化有关。
在风电领域摸爬滚打了数十年,在年近花甲之际,郑旭却选择了二次创业,投身光伏行业。从风电场到光伏站,郑旭的二次创业之路充满了挑战。
据公开资料显示,郑旭,1965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2001年8月至2007年2月,任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公司金属结构厂厂长;2007年2月至2007年5月,任青岛天能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经理;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任青岛天能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历任天能重工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
2022年1月28日,郑旭因个人原因辞去天能重工总经理职务,辞职后继续担任天能重工副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等职务。2022年11月,郑旭辞去天能重工副董事长、董事及第四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职务并不再天能重工担任任何职务。
辞职之后,郑旭仍持有天能重工公司股份约1.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56%。
郑旭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曾在油气系统打拼多年,创立了青岛泰胜电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天能重工的前身),并带领天能重工在2016年成功登陆创业板。天能重工专注于风力发电机组塔架设备的制造,迅速成长为国内风机塔架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天能重工自成立至今一直专业从事陆上风电塔筒、海上风电塔筒及基础管桩、陆上风电锚栓等类型设备制造,目前是国内最具规模的风电设备制造龙头企业之一。自上市后,天能重工产品实行从陆上转到海上加快实现公司的“两海”(海上风电和海外风电)发展战略,同时,逐渐向下游新能源产业进行延伸。
2020年11月,天能重工发布公告将进行控制权变更,大股东郑旭、张世启将分两次向珠海港集团转让18.37%的股份,珠海港集团将获得天能重工的控制权,珠海市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
而年近花甲的郑旭并未停下脚步,在新的领域继续探索。
2022年7月,郑旭成立了旭合新能源,直接持有公司65%股份,并担任旭合科技董事长。旭和科技主要业务为超高效N型晶硅光伏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2023年6月,江苏上市公司蓝丰生化发布公告,郑旭成为蓝丰生化的新实际控制人。
蓝丰生化是一家利用光气作为原材料生产农药的公司,近年来业绩表现不佳,已连续4年处于亏损状态。历经多年亏损,蓝丰生化尝试转型。2023年10月,郑旭力排众议,推动蓝丰生化完成了对旭合科技51%股权的收购,业务结构再次转变为农化与光伏新能源并重的双主业模式。
转型之后,蓝丰生化业绩表现并未好转,2024年半年报显示,蓝丰生化实现营收8.49亿元,同比增长61.26%,但净利润却亏损了1.39亿元,同比下滑了52.05%。
蓝丰生化的未来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光伏行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郑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蓝丰生化的转型之路并不平坦,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是郑旭需要面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