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个月,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再次来青调研,此番的主题为:湾长制。
10月5日下午,周乃翔在青岛市黄岛区调研湾长制工作。从海岸线综合整治到湿地资源保护修复,从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到绿色港口智慧化建设,他在这里进行了新的工作部署。
撰文/张慧
审校/庄建成
调研期间,周乃翔先后前往董家口港40万吨矿石码头、灵山湾、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等地,实地察看海湾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听取青岛西海岸新区湾长制工作汇报。
期间他强调,要全面落实落细湾长制,扎实推进海洋空间资源管控、陆源污染入海防治、海域污染综合防治、海洋生态环境修复等重点任务,促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图片来源:山东新闻联播
青岛对“湾长制”的探索,可追溯到2017年。
2017年初,国家海洋局印发相关意见,成立“湾长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浙江、秦皇岛、青岛、连云港、海口一省四市先期开展了湾长制试点工作。
作为全国第一批“湾长制”试点之一,2017年9月14日,青岛在胶州湾展开试点,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在试点基础上,山东省于2018年印发《山东省全面实行湾长制工作方案》,在全省设立总湾长,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副省长担任副总湾长,全省开始全面实行湾长制。
此后,每年的省总湾长会议,山东均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推动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调度部署,坚持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
青岛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依托全国首个湾长制实施方案——《关于推行湾长制加强海湾管理保护的方案》,建立市、区(市)、镇(街道)三级湾长体系,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蓝色海湾。在治理中,青岛市始终坚持陆海统筹,“治湾先治河,治河先治污”,以胶州湾、崂山湾、灵山湾等为代表的海湾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拥有309公里海岸线的西海岸新区,在青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进程中责无旁贷。
实际上,早在2016年开始,新区便围绕拆违建、清岸线、调项目、修慢道、植绿化、保文化六大任务,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小散乱养殖户陆续被清退,如今的海岸线早已变成市民休闲放松的步行带。
截至2020年,新区累计完成130公里海岸线清理,拆除养殖池600余万平方米,新建蓝湾路慢行系统和视觉通廊78公里。
据悉,新区实行湾长制,建立区和镇街两级湾长体系,与河长制联动,进一步加强一线治理监管,还成立了由渔民自发组成的海洋环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真正做到了“每一米海岸线,都有具体责任人”。
当下,新区共有大小河流46条,其中入海河流20条。在海湾,由湾长对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负责;在陆地,则由河长统筹协调城管、水利等部门,确保水质达标排放。
2023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1年度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青岛市灵山湾跻身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第一名。
依托于在“湾长制”工作中的先行先试,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频繁来青调研湾长制工作。
图片来源:山东新闻联播
此番调研期间,周乃翔先后前往了董家口港40万吨矿石码头、灵山湾和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期间围绕绿色低碳和生态保护两大主题,对调研场所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而这同样也是西海岸新区在做实做深湾长制工作时,所重点布局的领域。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积极探索生态保护激励机制,并于2020年7月建立了区控地表水生态补偿与考核机制,在23个镇街设置4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每月进行监测考核,每月每个断面设置5000元生态补偿金,奖励优秀。目前已发放生态补偿金300余万元。
而在常态化监管与生态治理的同时,新区在碳减排方面持续探索:灵山岛上植被覆盖率80%、太阳能路灯照明全覆盖,是生态环境部公布的首个自主负碳海岛;获批建设国内首家自然碳汇交易中心,落地国内首家自然碳汇研究院;中德生态园建设成为国家园区的“低碳范本”,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解决方案……
透过成绩再来看周乃翔此番调研时的部署,不仅有对新区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抢抓先行区建设机遇的期许,也有关于其当下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的具体举措,这也让未来青岛全面落实落细湾长制工作的路径,愈发清晰。
凤凰网青岛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