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示了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拟认定名单,共包含15个未来产业集群,其中4个来自青岛。
分别是青岛市基因和细胞诊疗产业集群、青岛市空天信息产业集群、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集群、青岛市深海极地开发产业集群,入选数量全省最多。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产业由原创科技引领,具有前沿交叉、颠覆性等特点,能够引领新需求、激发新动力,这高度符合新质生产力的特质。
但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科技创新不是单一的、间断的,而是由诸多立足长远的新技术耦合在一起持续发挥作用的结果。
基于此,打造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策源地,是形成区域未来产业比较优势的关键。
在青岛,一批包括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在内的创新平台,正在为未来产业的创新策源提供引擎。
在基因与细胞领域,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打造了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库,海洋生物基因测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对全球贡献度达到28%,占中国贡献的49%。
在量子信息领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开展了海洋环境和生态监测领域的量子传感研究,建立了国内最早的海洋激光雷达系统。
在空天信息领域,青岛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电科41所相关领域院校开展了深度合作。
在海洋物联网领域,青岛的科研团队,自主研制了研制的新一代GNSS表层漂流浮标。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GNSS表层漂流浮标不仅可以精准获取浮标的10个参数,其成本却只有国际通用观测设备的10%。
作为海洋技术重大突破,这一成果被刊登在联合国“海洋十年”官方网站。
在空天信息产业领域,青岛已经形成了青岛胶州、城阳、西海岸等地的产业集聚。
在胶州,建设并运营全国首个低轨未来出行星座项目,在城阳,建设低轨卫星产业园,打造低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高地。
在西海岸新区,集聚多个空天信息产业项目,例如:“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项,国内首条液体火箭低温贮箱HOETS生产线项目,我国首天启卫星物联网产业园等。
目前,青岛市基因和细胞诊疗产业集群依托华大医疗健康产业园、清原海洋生物编辑育种中心等龙头载体形成链式突破,将加快推动基因和细胞治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基因和细胞治疗服务业集聚。
而青岛市深海极地开发产业集群则以青岛蓝谷和西海岸新区为载体,进一步拉长青岛海洋产业长板。
与此同时,青岛蓝谷将重点围绕国家深海基地建设,保持青岛市在全国深海开发领域的龙头地位。
此外,西海岸新区则重点打造国家重要海洋高端装备制造集聚区,瞄准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发展前沿,集中力量突破深远海开发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品牌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