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
返程大军纷纷踏上归途
一年一度的 “后备箱”大赛
又在社交平台上刷屏了!
从湖北返回杭州的小吴
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的返程后备箱
里面不仅有准备好的腌菜、腊鱼腊肉、新鲜菜
甚至还带上了一条活鱼
👇👇👇
▲小吴的后备箱里有一条鱼。受访者提供
小吴说:
“这条黑鱼也叫财鱼,营养价值比较高。
半个月前,爸爸在鱼塘抓了两条黑鱼,
养了很久,就等我们回家吃。
过年时吃了一条,
还有一条黑鱼一定要我们带回杭州。”
小吴很感动:
其实不少东西在杭州也能买到
但是爸爸总觉得他亲手抓的、
亲手制作的东西更好
“无论多大的后备箱,返程时,都会装满。”
▲后备箱里的菜 受访者提供
而老家杭州萧山的小杨
返回工作地贵州
不仅后备箱里被塞满了金华火腿等特产
“爸爸妈妈还准备了茶叶蛋、肉包子。
我们返程途中一直吃都吃不完,
包子还剩了好几个。”
▲小杨的后备箱被塞得满满当当,水果、肉包子等应有尽有。受访者提供
这场爱的大赛里
“参赛选手”还有 面食版“群英荟萃”:
妈妈蒸的馒头、包的饺子
舅妈和奶奶蒸的花糕、
外边买的签子馒头
……
塞了满满一后备箱的 新鲜蔬菜水果
“实力”也不容小觑
而“妈妈牌预制菜”
则更是重量级
这场“后备箱大赛”里 每一位父母都是 “爱的冠军”
━━━━━
爆满的后备箱里
有中国式父母的硬核柔情
撰稿 / 胡欣红(教师)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的后备箱和行李箱,无一不是满满当当。图/网络视频截图
每年的春节返程大潮中,都会上演一年一度的“后备箱大赛”,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的后备箱和行李箱,无一不是满满当当。合不上的行李箱,爆满的后备箱,似乎已成为返程前的“仪式”,有网友表示这些吃的不仅能解馋,更像是给漂泊的心找了个温暖的“家”。
“有一种爱,叫做恨不得把全世界塞进你的行李箱”。天南海北,虽然装的东西有差异,但特点都一样——就是满!为了这一场离别前的“馈赠”,父母们往往提前好多天就忙活开了。
母亲在厨房与储物间连轴转,把亲手做的美食,积攒的特产一一分拣、打包,父亲则像个不知疲倦的搬运工,默默将物品一趟趟搬进后备箱,两人还不时商量着怎么利用好每一寸空间,再多塞一点儿。
这些看似普通的后备箱,实则承载着父母沉甸甸的爱,看着暖心,但又扎心,不少网友看到这些同款后备箱图片都纷纷表示“泪目了”。这是属于2025年这个春节的记忆,是年迈父母跨越山水的牵挂,无声却滚烫。
交通落后的古代,儿女出远门,常常“岭外音书绝”,父母自然牵肠挂肚。可在交通通讯发达的当下,依然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在繁华都市,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但父母给予的远不止是物质,那是他们对孩子独自在外打拼生活的担忧,是怕孩子吃不好、用不好的拳拳之心。
每一样土特产,都烙印着家的温度,是专属的“亲情密码”。这一后备箱现象,无疑成了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式父母独特的表达爱的方式——不善言辞,却用行动在诉说牵挂。
这是一场没人会输的比赛,因为“装的爱都是一样的”。父母能给你的,不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但一定是他们竭尽全力给出的全部,传递着最深沉的爱意。他们往你的后备箱拼命塞的美食和特产,都是无处安放的疼爱和关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或许,在沉甸甸的父母之爱面前,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父母们也从未想过子女的回赠。但身为儿女的我们,仍不妨反思一下:该怎么做,才能回报父母于万一?
两年前,一则“女孩返程前点千元外卖塞满父母冰箱”的消息,曾令人深受触动,不失为是对后备箱塞满的一种回报。陕西西安的杨女士返程工作前,花1000多元点了七八单外卖,用水果、蔬菜等填满父母的冰箱,其中包括妈妈特别爱吃但平时舍不得买的车厘子。
“父母在,不远游”,但为了自己的梦想,很多人选择离开浪浪山(中国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中的地名)打拼。身在异乡,请别忘了古训还有后半句“游必有方”——工作再忙,生活再累,也不要忘了给父母多打几个电话、几个视频,报个平安。父母不求我们多“有出息”,但看到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心也就定了。下一次回家,不妨多给父母一些拥抱,多陪他们唠唠嗑,别让这份爱,等得太久。
充电器一拔或许又是一年,后备箱被父母装了个“菜市场”,依然装不完家人的牵挂。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请读懂中国式父母的这份硬核柔情,好好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你的后备箱里
有没有装满“父母的爱”?
你从家乡带走了哪些特产?
父母又准备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年货?
欢迎来评论区分享
综合自新京报评论、潮新闻、网友评论等
值班编辑 李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