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青岛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其中明确要依托崂山区至青岛蓝谷沿线等科创资源集聚优势区域,建设“青岛科创大走廊”。

作为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青岛蓝谷领到“蓝色任务”,即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今年3月,市委书记曾赞荣调研青岛蓝谷,围绕调研海洋装备产业发展,就曾前往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青岛分部以及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期间,曾赞荣提出要发挥青岛海洋科研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海洋装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打造海洋优势产业集群。

如今再看,这其实也点出了“青岛科创大走廊”未来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海洋经济。

而发力海洋经济,青岛蓝谷底气十足。

截至今年6月,青岛蓝谷拥有崂山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山东大学等“国字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50余家,引进培育各类创新平台112个,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达400余人。

在产业布局上,青岛蓝谷明确了“3+2”的产业体系,其中的“3”为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3个新兴产业,“2”则指向海洋文旅、涉海总部经济2个特色产业。

同时,青岛蓝谷还搭建了四大千亩产业园,加快推进总投资650.43亿元的71个重点产业项目。

7月2日,总投资约60亿元的蓝谷·纳晖新能源产业互联网生态园在青岛蓝谷奠基,作为蓝谷近年来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之一,将打造全球引领的新能源产业互联网生态园,预计投产三年内营业收入将超过百亿。

下一步,围绕大走廊建设,青岛蓝谷急需发挥好重点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真正把海洋科研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方能展现海洋科技赋能经济的真正价值。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