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戎钰

通讯员 鲁黎

在2厘米长的头发丝上,雕刻出300多个英文字母,此等微雕技艺,可谓鬼斧神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比一复刻的古瑟,将博物馆里的“国家宝藏”带到普通人身边;黄胄书法作品《千锤百炼 精益求精》、韩美林国画作品《马》等名家大作,首次亮相江城……1月21日,“巧夺天工”湖北省博物馆工艺美术作品展在湖北省博物馆西馆揭幕,通过100多件精品向观众展示工艺美术的神乎其技。

袁嘉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绿松石《武当朝圣图》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在开幕式上介绍,本次展览是湖北省博物馆举办的首个综合性工艺美术展览,填补了该馆在工艺美术基本陈列中的空白,入选展品可谓从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百里挑一,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触动,“希望通过展示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推动博物馆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极目新闻记者在展厅内看到,本次展览展出的百余件工艺美术藏品,涵盖了玉雕、微雕、陶瓷、国画、织绣、剪纸等多个艺术门类,其中不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工艺美术大师艺术珍品。展品中既有古朴典雅的传统工艺,也有融入现代设计理念的创新之作,充分展现了荆楚工艺美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常世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仵峰 微雕《五百罗汉图》

邓友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麦杆画《林冲》

记者注意到,很多参展观众都被展览中的微雕作品“震住了”。不管是雕刻于头发丝上的字母、《西游记》人物,还是浓缩于方寸之间的《五百罗汉图》,这些作品都展示了各位工艺美术大师出神入化的技艺,正应和了本次展览所总结的“荆楚大地,人文荟萃,能工巧匠,推陈出新”。

韩美林 国画《马》

常世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发雕《 吉尼斯世界纪录》

展览揭幕后,“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创造性转化研究”主题研讨会也同时在省博举办。多位高校专家学者及工艺美术行业领军人物在研讨会上表示,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工艺美术再创作及转换,应立足于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工艺美术再创作及跨界融合等方式,让文物“活”起来。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