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杜光然
1月21日,备受关注的王浩文拐卖儿童案二审宣判,法院驳回上诉,维持死刑判决。
对于许多被拐家庭而言,“王浩文”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拐卖给他们带来的伤痛,仍需更长的时间和更艰难的过程来慢慢愈合。
孩子丢失后,家庭被迫骨肉分离,父母在漫长的寻子路上备受折磨,身心俱疲。即便孩子最终找回,却因长期分离而难以融入原生家庭,这又成了被拐家庭面临的难题。
在王浩文案中,就有一对父母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分离之痛,孩子被找回后,却因陌生感和隔阂,始终无法融入家庭。这对父母在无奈之下做出了艰难的妥协,再次将孩子送回了养父母身边。
找到孩子后又无奈送回养家
雷武泽因一侧眉尖立起,在寻亲圈中被称为“雷公”。2001年10月9日,他年仅3岁的儿子川川在湖南岳阳被拐。为此,他辞去高薪的工作,走遍了许多省份,四处寻觅。
儿子被拐后,雷武泽夫妇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雷武泽说,那时候妻子整天以泪洗面,身体也渐渐垮了下来。他们常沉浸在自责与伤痛中,尤其在万家灯火、亲人团聚的节日里,这份思念使他们的内心愈发沉重。寻找期间,他们印了数万份寻亲广告到周边省市张贴,却始终石沉大海。“如果孩子没有被拐,我可能就是一个正常家庭的父亲、老公,那时我疯狂地四处寻找。”
寻子22年,2023年6月,被拐的川川终于找到了。雷武泽了解到,拐卖川川的人贩子就是王浩文。然而,团聚的故事似乎还没有因此画上句号,往后雷武泽的生活重点变成和儿子培养感情,等待人贩子的审判。
湖北人桂宏正在四川武胜县经营着一家酒铺,家里的酒铺自产自销,生活其乐融融。2009年6月,不满3岁的小桂在酒铺附近玩耍时被拐,桂宏正夫妇被迫走上了寻亲之路。回忆起这段辛酸经历,桂宏正说,他每天都很痛苦,像丢了魂一样,夫妻之间充斥着泪水和争吵。他从打字学起,学会了进群聊天、到论坛发寻亲帖,辗转多地参加寻亲活动。他每次满怀期待地出门,总是次次落空,花光了积蓄就回家赚钱继续上路,他从未放弃。
桂宏正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些年,父亲身患癌症仍牵挂着小桂。有一次他在外地参加寻亲大会时,突然得知了父亲去世的噩耗,泪洒现场。“寻回小桂是我父亲最后的心愿。遗憾的是,老人至死仍未能与孩子再见,是带着遗憾离开的。”
2019年,桂宏正夫妇在警方帮助下,找到了被拐的小桂。见到孩子时,桂宏正夫妇泣不成声,泪水止不住地涌出。小桂被桂宏正抱在腿上,显得有些局促。面对久违的亲生父母,小桂始终沉默不语。原本活泼的儿子变得如此内向,让桂宏正夫妇有些不知所措。一家人努力尝试让儿子重新融入家庭,但在两个月的相处中,他们发现儿子始终闷闷不乐,双方有隔阂。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他们最终无奈地做出了妥协,将儿子送回了其养家。
那一刻,一切仿佛又回到了起点。每每想起外地的儿子,桂宏正哽咽地说:“孩子被拐这件事对我们伤害太大了,把我们一生都毁了。”
王浩文(资料图)
有家长因丢失孩子自责轻生
孩子被拐,父母经历了锥心之痛。同样,孩子的内心也充满了痛楚,由于被拐时年纪尚幼,他对亲生父母几乎没有记忆。突然有一天,当孩子得知自己是被拐走的,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措,不知该如何抉择。
经警方全力侦查,成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王浩文。拐卖儿童犯罪给家庭带来的撕裂痛楚,可能是一辈子都难以弥合的。媒体此前报道的庭审视频显示,检方称,王浩文的行为可谓劣迹斑斑、罄竹难书,案件犯罪后果触目惊心,造成多个被拐卖儿童的家庭骨肉分离。
司法材料披露,其中一名拐卖儿童的父母,事发后就经历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导致夫妻感情不和,选择过喝农药、割腕自杀轻生,好在被及时发现送医抢救。
王浩文曾用名王维,于1957年9月出生,户籍地四川省渠县。高中文化的他,当年是村里少有的“高学历”。三名被告人中,除了王浩文,另外两人均为女性。被告人胡某雄是王浩文的妻子,王某琼和王浩文是老乡。
判决书显示,王浩文从2001年10月开始从事拐骗、贩卖儿童犯罪活动,2006年曾因拐骗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不思悔改,继续拐卖儿童至2014年6月,在多地流窜作案14起,连续作案时间长达十余年,前罪和漏罪共计拐卖儿童14人,造成部分被害人父母轻生、离婚和巨额经济损失,在多地造成社会恐慌,引发社会不安,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王浩文到案后对大部分指控事实在确凿证据面前拒不认罪,不配合侦查机关查找被拐儿童,毫无悔罪表现,主观恶性极大,依法应当从重、从严惩处。
此前,南充中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宣判:王浩文犯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与前罪拐卖儿童罪所判处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五万元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一审宣判后,王浩文提起上诉。2025年1月21日下午,本案二审宣判,维持一审判决,驳回上诉,对被告人王浩文的死刑裁定将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生效。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