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喊话各级领导干部:
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全力回报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期待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5日上午在世博中心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
龚正说, 要严格政府运行的法治要求。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保障群众权益、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深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加强政务诚信建设,进一步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划界限、定规矩。着力强化政策公开,持续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和水平。
政府要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 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统计和财会监督。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
要锤炼敢作善为的过硬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持续纠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增能。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深入激发公务员队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大力提升抓落实的效能,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工作穿透力。 把巡视、审计等问题整改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
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办好每一件群众关切的实事好事,全力回报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期待。
更多内容:
上海市长:政府要精打细算过紧日子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5日上午在世博中心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要提高政府服务管理的质效水平。强化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展“人工智能+政务服务”行动。加快构建制度引领、科技赋能、信用评价、分级分类、包容审慎、各方协同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促进监管提质增效。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政资源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2025年上海经济增长目标:5%左右
龚正说,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上海今年投2400亿元,要建这些地铁线路和重大工程
上海今年投2400亿元,要建这些重大工程
龚正说,要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完善“两重”建设工作机制,实施、储备一批“两重”建设项目,用好增发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 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400亿元。加快建设崇明线、嘉闵线、12号线西延伸、15号线南延伸、20号线、21号线、23号线等轨道交通线,建成2号线西延伸、18号线二期等轨道交通线。推进沪通铁路二期上海段、沪渝蓉高铁上海段、油墩港航道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大产业项目服务保障,推动技术改造投资稳步增长。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机制。实施土地储备新机制,促进土地资源供需衔接、精准配置。低效建设用地减量10平方公里。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
一、2024年工作回顾
预计全市GDP增长5%左右,城市经济规模进入5万亿元以上新阶段
CPI与上年基本持平,城镇调查失业率4.2%左右。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认定60家和30家,累计分别达到1016家和591家。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8万元、增长4.1%左右
新增公园141座、累计达到973座
二、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5%左右
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三、今年部分重点工作
1.办好“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上海旅游节等促消费活动
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
推动高能级、高流量、高品质的演出、赛事、展会等落地
推动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简化涉企检查
推进一批集团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条例,重大应用场景向民企开放
2.加快“五个中心”建设
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行动
推进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出台浦东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政策
打造海内外人才“一站式”服务综合体
建设第二批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3.实施三大先导产业新一轮“上海方案”
围绕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6G、量子计算、聚变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布局
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组织实施机制
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
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人才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
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4.全年重大工程投资2400亿元
建成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18号线二期
加快建设崇明线、嘉闵线、南枫线,19、20、21、23号线
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
完成31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改造
启动25个城中村改造
统筹线上办事“一网通办”、线下办事“只进一门”、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
5.试点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建成4万亩高标准农田,2.7万亩粮食生产无人农场
打造5个“五好两宜”和美乡村片区
完成20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改造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康养、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
推进首批15个“沪派江南”风貌保护传承试点
6.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
加快建设上海大歌剧院、上海工业博物馆
建成上海文学馆
打造城市书房等新型阅读空间
乐高乐园度假区开园运营
持续扩建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
7.加大老旧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更新力度
建设电动汽车充放电网络
完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淘汰落后产能400项
新增公园120座,新增森林3万亩
新建绿道130公里、新增绿地1000公顷、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
8.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
建成100个“美丽街区”
推动4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空间开放
实施18个小区、道路积水点改造
把网格治理打造成城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实践单元
9.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
新增3000张养老床位、改建3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
加强养老与医护床位联动衔接、资源共享
新建30个社区长者食堂
新增3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
建设筹措7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
供应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3万张以上
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0台
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聊时局
编辑:李宁馨、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