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3.1亿人,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据调查,全国有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系统部署,专门提到“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如何做好社区服务,让老年人更好享受生活,安度晚年?

一大早,记者来到泸州市红星街道天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时,已经有不少老年人在练习跳舞。

社区党委书记曾凡群告诉记者,天立社区下辖32个小区,大多是老旧小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3350名,90%都愿意居家养老。2021年,社区在政府协调下,低价租赁了一处企业仓库,改建起养老服务中心。

四川泸州红星街道立社区党委书记 曾凡群:我们也想过完全社会化经营,承包或者是租赁出去,但是又担心企业总要盈利,怎样来保证服务的质量,还有普惠的价格,我们心里边是没底的。

经过反复考察,社区决定和一家企业合作,双方共建,一块来经营养老服务中心。

中午,记者来到社区食堂。这是养老服务中心建起来后,针对大部分老年人的迫切需求,提供的第一项服务。五菜一汤,老年人花十块钱就可以自主选餐。

除了老年人,还有不少年轻人也在用餐,他们大多是来自周边单位、商家的上班族或店铺从业者。

四川泸州红星街道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后勤主管 马继红:年轻人就餐的工作餐,我们收的是15元,中间就可能产生一些利润,弥补老年餐费这一块。

助餐的问题解决了,大伙还有哪些需求呢?养老服务中心又对3000多名老年人做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低龄老人除了日常生活需求外,很看重精神文化需求。而身体不便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希望有助浴、陪聊、助洁、理发等家政服务。

四川泸州红星街道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任 刘丽:我们在全市筛选了5家信誉比较好、服务质量比较好的家政公司,跟他们建立了固定的合作关系,保证随叫随到,以最低的价格服务这些有需求的老人。

在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可以下棋、读书,也可以一起喝茶聊天。王运辉老人和老伴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老伴跳舞,他练书法,日子过得很开心。老人们有丰富的文娱活动得益于养老服务中心与泸州开放大学、泸州老年大学的合作共建,跳舞、烘焙、手工、茶艺、古筝等40多门课程,交一百块钱就可以学一门技艺,很受老年人的欢迎。

四川泸州红星街道立社区党委书记 曾凡群:在经费上是学校出点,我们社区出点。通过低偿普惠的价格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求,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生活品质更高。

泸州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 肖昌在城市,我们依托养老机构、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和小区的“物业+养老”服务站,来打造“15分钟都市养老服务圈”。在农村,我们重点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和引进养老服务企业450家,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503个,让全市老年人安享晚年。

如何让“养”老也“享”老?

养老关乎着每个家庭的幸福。老年人对居家养老都有哪些需求,如何让他们的生活更有品质?

河北石家庄市居民 王庆瑞:好多事情看着是个小问题,但是对老年人来讲,就是没办法解决,就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靠儿女的话,打电话马上就能过来啊?还都挺忙的,不一定过来。

四川泸州市居民 周素英:一个人生活,要是你生病了就麻烦了。

浙江省长兴县居民 沈芳:我觉得这个社区养老非常好,平时我们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家里人,像我爸爸他在这里吃饭又实惠,都是邻里,大家又增进感情了,在这里我们也很放心。

浙江省长兴县某居家养老机构负责人 周波:我觉得居家养老,接下来应该把医疗这一块融入更多一点,除了康养,医疗这一块也能结合进去。

河北石家庄市居民 刘瑞苓:老人有时候有个小脾气、小性格,“老小孩”嘛,专业化管理是很重要的。

江西南昌市居民 陶钢:没经过系统培训的,缺少一些基本的护老养老的经验,我觉得培训是个重要环节。

浙江省长兴县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 许悦:重点关注一些经济困难的群体,包括特殊困难的群体,比如说一些孤寡、独居、空巢的,包括一些失能、失智的老人群体。

湖南株洲某养老服务企业负责人 黄易葳不光是解决我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时我们也要提高精神层次的需求,就是老人家的娱乐,以及他的精神心理上的慰藉。

江西某养老企业负责人 董娟:希望能够出台更多的政策,推动我们养老服务与文旅、物业、家政、体育等行业的融合发展。

嵌入式社区养老如何破解养老难题?

采访中,大伙更多关注社区居家养老。对此,专家有什么看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璐:围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扩大供给、聚焦需求,还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现运营的可持续。社区居家服务供给需要多方参与,包括专业服务机构、社区的企业、社会组织等,比如餐饮企业就可以提供普惠性的老年助餐。实现扩大服务供给、实现良性运行、服务机构能盈利,才能不断提供更专业、精进的一些服务。

二是更聚焦失能照护服务。“十五五”时期,这方面的照料服务需求进一步旺盛,所以针对高龄、独居、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照料护理服务就成为重心,这就需要各地各部门加大相关的政策,鼓励、调动广大社会力量共同聚焦高龄失能老人的刚性需求,更好实现供需对接。

多种模式合作互补

助力养老服务供给

目前,我国城乡社区要求配备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居家、社区、机构等多养老模式合作互补,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在加快形成。

浙江长兴县通过专业团队及专业干预方式,帮助轻度认知障碍症状的老人提高生活质量。

河北石家庄市引导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已有16000多户家庭受益。

湖南益阳鼓励年轻人和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将服务时长折算成积分,用于兑换相应生活服务,搭建起社区互助养老新模式。

在今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地还将养老服务列为省级民生实事和重点工作来抓。

江西将建设改造90家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300个“一老一小幸福院”。

黑龙江提出扩大数字、养老、托育等服务型消费,重点发展中医康养、智慧养老等银发经济。

湖南将建设500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2000张老年人“时光守护”床位。

云南提出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总台央视记者 李欣 李红刚 刘佳昕 朱劲松 泸州台)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