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债市经历“开门红”后,近期持续震荡调整。行情数据显示,30年期国债期货自2月14日以来已累计跌超2%,10年期国债期货、5年期国债期货、2年期国债期货近期也出现下跌走势。随着债券市场持续回调,导致低风险固收理财产品的收益出现下滑。2025年以来,民生理财、招银理财、华夏理财、中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密集发布公告,下调旗下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债市回调成投资圈热门话题。在债市调整之际,投资者意见分歧日益凸显,有部分投资者“逢跌即买”逆势加仓,但也有部分投资者选择了减仓。2025年债市到底该怎么投?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债市是短期的调整,并非趋势反转。从长期来看,债市仍然向好。
多家理财机构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2月25日,招银理财发布了“招睿零售青葵系列半年定开5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 第13个投资周期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告。公告指出,因当前市场各类资产收益水平变化等原因,该投资周期的业绩比较基准下调为1.35%-2.85%。记者发现,在上一个投资周期中,该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1.75%-3.15%。而此次调整后,业绩比较基准的下限下降了40个基点(BP)。
2月21日晚,贵阳银行发布公告称,鉴于当前市场情况,将从2025年3月起对“爽银财富”系列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调整后,“爽银财富-周周宝”“爽银财富-爽钻月月开2号”“爽银财富-爽钻月月开”三款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分别下调至1.8%、1.9%和1.9%,这也是其首次跌破2.0%的水平。
多款处于“预售”状态的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也跌破“2”字头。以中邮理财发行的固收类产品“灵活·鸿运最短持有90天6号”为例,其三类份额的业绩比较基准均设定在1.65%至3.65%;光大理财最新发行的6款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在1.80%~1.90%。其中,“阳光金增利稳健日开定制2号”“阳光金增利稳健日开定制4号”和“阳光金天天盈13号”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均为1.8%。
资金面持续偏紧
对于近期债市调整的原因,招商证券研报分析,近期债市调整有三点原因:第一、市场对于短期央行货币宽松的预期降温。去年11月以来,市场在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定调后明显抢跑,但近期一系列事件逐步带动预期修正,如 1月10日央行公告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等。第二、央行暂停公开市场买入国债,直接对短端国债利率带来上行压力,也对长端带来扰动。第三、资金面有季节性收敛压力。
今年来资金面维持紧平衡、降准降息预期落空、股市行情回暖等都是此轮债市调整的触发因素。短期来看,近期债市明显回调主要触因主要还是在于资金面的持续偏紧。隔夜、7天期等短端资金利率与国债收益率深度倒挂,快速压缩了国债买入的投资性价比。央行去年来多次就债市过快上涨行情进行风险提示,但市场的博弈对抗不减反增,国债收益率屡刷新低。债市的回调导致了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的减少。
华金证券研究所固收高级分析师牛逸表示, “春季行情” 下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股债“跷跷板效应”也分流了债市资金。春节以后以 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科技爆发,既带来了权益市场的结构性行情,也带来了基本面和产业经济的新逻辑,对债市也形成了一定的压制。
理财产品会有批量赎回风险吗?
伴随债市持续调整,一些市场人士担心债市回调导致理财等产品赎回。当前理财市场的情况如何?后续理财产品会有批量赎回的风险吗?华金证券研究所固收高级分析师牛逸表示,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发生大面积赎回潮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特别是参考去年8月、9月市场回调的经验,监管的应对经验和手段也更加丰富。如果发生大面积赎回理财的情况,监管可以通过投放流动性、主动沟通引导、调整债券供给等多种方式来平抑市场波动。
从数据来看,当前理财市场产品规模、数量及破净率整体表现较为稳定。据 Wind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1月底,全市场理财产品破净产品存续数量为1413只,占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数量的3.48%,环比上升1.08个百分点。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春节后理财规模恢复较快,现金管理类和固收类理财已经超出节前规模。1月银行理财破净率较去年12月增加接近1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当前债券市场是短期的调整还是趋势的反转?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债市是短期的调整,并非趋势反转。从长期来看,债市仍然向好。“目前来看,当前市场的调整还是偏向短期,主要原因在于政策的引导方向未变、基本面的复苏动能仍在累积。”一位债券业人士表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