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田野
去年3月11日,导师在群里转发了一篇推文,提到横店短剧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由于本科时学过影视专业,我的好奇心被点燃,立刻开始在网上搜集相关信息。很快,我了解到大量短剧剧组涌入横店,带动了这个小镇经济的某些转型,甚至有人调侃“横店变竖店”、“横漂变竖漂”。
作为一名人类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人类学的研究在关注失落文化的同时,也应将眼光聚焦于时代变迁中个体生活的实践。在大致了解了情况之后,我决定前往横店实地调研。
3月中旬,我背上行李,坐了24个小时的绿皮火车,一路东行抵达东阳市的横店镇。这里比我想象中更繁华,旅游业的发达,人潮涌动的夜市,随处可见的酒店,以及庞大的民营企业,使这里看起来更像是一座小型城市。出租车司机告诉我,横店之所以还是“镇”,是因为常住人口不足。影视和制造业吸引了大批外地务工者,但多数人只是如候鸟般短暂停留,很少有人真正定居。
第二天,我开始寻找落脚的住处。为了之后出工方便,我把范围圈定在横漂广场附近。但短短一天就打了近30个房东的电话,一半都说房间已经租满。群演的涌入让租房市场异常火爆。剩下的房源,我挨个去看,发现这里的租房市场极其灵活,短租、长租并存,价格从400到800元不等。贵的宽敞明亮,便宜的则狭窄陈旧。天色渐晚,我终于找到合适的去处,这间房是自建房,格局和普通宾馆标间相似,有独卫没有厨房,房间不大,但好在干净整洁。最初,房东要价650元/月,我试着砍价,最后600元成交。房租不算贵,但水电费却是商用标准,电费1.3元/度,水费5元/吨。稍有不慎,一个月的水电费就可能赶上房租。
第三天,我在网上买了一个小电锅,平时靠剧组的盒饭填饱肚子,偶尔点外卖,或者自己简单煮点东西。这间小房间,陪伴了我整整五个月的田野调研时光,也见证了我与这个小镇渐渐交织的生活。
随处可见的租房广告
房租800元/月和房租400元/月的房间
开工初体验
群众演员,也称群演,按照作用和要求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普通群演、前景、特约(武行、特型等特殊演员除外)。其中普通群演工资最低,特约工资最高。
在横店现有两个接戏的渠道,一个是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管理下的“公会群”,另一个是自发形成的“现金群”。在“公会群”中不同类别的群演分开管理、分开报戏。群演们的工资通过银行转账定期发放。而“现金群”中常常将不同类别的群演信息混合发布。它是竖屏短剧群演最常接触的渠道。由于支付方式简便迅速,工资通过微信转账直接结算,吸引了不少群演的参与。
作为一名新人,我先是通过网络渠道加入了八个“现金群”。这些群每天发布着源源不断的招募信息。群演通告的内容一般包括日期+性别+身高+报酬+身份。如:
横店通告现代戏12月7号 年轻男2人,1.75以上阳光帅气瘦的,演学生90+10(9小时),(收工当天结账)看好报名,鸽子勿扰,鸽子永不合作,发自我介绍视频。
刚进群的时候我对发布通告的人感到好奇,尤其是不清楚这些信息的发布者究竟是什么身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渐渐明了这些人往往是“群头”或者“领队”。所谓“群头”,就是长期混迹横店、掌握一定人脉资源的人,他们和剧组对接,再把需求发到通告群里。“群头”通常不会出现在现场,现场群演的管理工作则由“领队”负责。
来到横店的第三天,我决定试一试,找了张自己看得顺眼的照片做“模卡”(演员形象资料卡)。选好之后我便在“现金群”中加了领队报戏,没想到成功了。
出工前一晚,我进了领队建的开工群。群里有群演20人,男女各半。剧本要求我们扮演刚入学的新生,自己化妆,穿学生气的衣服,还要带行李箱。原定早上5点15分集合,后来改成7点10分。新手的紧张感让我彻夜未眠,凌晨5点就爬起来收拾,没多久就接到领队打来的电话催促:“老师,起床开工了。”6点40分,我赶到集合的酒店,领队正蹲在门口盯着手机发消息。我上前打招呼,他抬头确认了一眼,拿出手机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