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第一时间》)北京经开区范围内的10万多家经营主体,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未来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如何服务好庞大的民营经济主体,北京经开区是如何做的?

手艺娴熟的煎饼师傅,其实是一台煎饼机器人。3分钟出品一个热乎的煎饼的背后,是100多项知识产权、万个零部件,和这家机器人公司8年的打磨。公司负责人表示,去年,当这款机器人终于要从产品研发走向商业化探索时,却被一张证卡住了。

某机器人公司董事长于钦伟注意到,2023年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经修订发布自动设备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办法,但如何拿到食品经营许可证全国都还没有先例。北京经开区了解企业需求后,联动各相关部门一起推动制度创新。

最终,去年公司获得了全国首张热食类餐饮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有了它公司开始批量交付近百台煎饼机器人,今年将煎饼机器人的订单目标定为5000到10000台,还将迁移开发现蒸、现烤等系列机器人。

为了更加贴近企业,北京经开区在辖区内设置了11个企业服务港。这个服务港直接进驻到产业园区大楼,整合近90个政务事项直接办,周围2000多家经营主体可以不用跑管委会。

北京经开区亦企服务港通明湖港总干事 文晶:大概服务2600多家企业,我们基本上一年要全部走访一遍。企业一般找我们会有几个方面诉求,比如找场地、找资金、找投融资、找政策。

通过这样的创新渠道,企业可以跨部门联络政府,实现更高效的沟通。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去年在购买工业用地厂房时遇到房产证办理的流程性问题。通过服务港机制,企业和产业促进部门、住建和土地资源部门一起沟通,最终企业顺利取得扩产厂房房产证。

北京经开区工委组织人事部部长 李冰:服务港可以给部门派活,集中调度管委会各部门,可以覆盖落地选址、工商注册、日常经营、技术迭代,包括成果转化、降本增效、增资扩产等各个企业成长的关键环节。及时解决企业发展的难题,护航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王一帆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